請查收這份“護心手冊”
■韓雅玲 張權宇
心臟是人體至關重要的器官,可以推動全身血液流動,為身體提供充足的氧氣和養分。如果心臟功能受損,可能造成重要臟器供血不足,引發許多并發癥,嚴重的甚至危及生命。生活中一些不健康的行為、習慣,都可能會傷害心臟。本期,我們為大家介紹心臟的相關知識,幫助戰友們守護好心臟健康。
過度負荷會透支心臟
身體各系統對外界環境存在一定的適應閾值,超過了這個閾值,就是過度負荷。運動超負荷和心血管系統應激超負荷,都會影響心臟健康。
運動超負荷主要指運動強度、運動時長等超負荷。在訓練中,有的戰友存在超強度(突擊加練)、超時長(連續作業超12小時)、超極限(帶傷/帶病堅持訓練)的情況。如果長時間進行這樣超出身體負荷的高強度訓練,會導致心血管風險因素顯著升高,具體表現為靜息心率持續高于正常水平、運動后心率恢復緩慢。有的戰友誤認為“能堅持就是體質好”,這樣可能導致運動強度增幅超過心血管系統的適應能力,進而引發心肌損傷。而且,心肌損傷早期可能僅表現為運動后乏力加重、夜間平躺時胸悶等非典型癥狀,容易被忽視,從而延誤治療時機。因此,建議戰友們循序漸進增加訓練強度,避免過度訓練誘發健康問題。
心血管系統應激超負荷,與環境變化有一定關系。比如,在夏季高溫環境下訓練,人體為散熱會擴張外周血管,心臟需加倍泵血維持循環,此時若大量飲用冰水(尤其空腹時),血管急劇收縮,可能誘發冠脈痙攣,易導致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發生;冬季長時間在室外寒冷環境下,可能導致血管收縮、血壓飆升,易發生腦血管意外及心臟急癥。
生活中的心臟“雷區”
除了超負荷訓練,日常生活中也存在諸多心臟“雷區”。長期熬夜、重鹽重油飲食、長期處于不良情緒狀態等,也會悄悄侵蝕心臟健康。
熬夜是心臟的“慢性毒藥”。研究顯示,長期熬夜(連續3個月睡眠時長小于6小時)會導致交感神經持續興奮,促使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分泌增加,進而引發血壓升高、心律失常(如早搏)。建議戰友們每天盡量保證7小時的睡眠時間。
飲食失衡同樣威脅心臟健康。高鹽飲食(每日鹽攝入量超過5克)會增加血容量,加重心臟的工作壓力;長期缺乏蔬菜、水果的攝入,會使維生素C、鉀攝入不足,從而降低血管彈性。建議戰友們日常飲食做到營養均衡,保證充足的蛋白質和維生素攝入。
情緒應激會使“心理壓力”轉化為“心臟壓力”。執行急難險重任務時,個別官兵可能會感到“壓力山大”,這種慢性應激可能會導致血清中炎癥因子升高。建議戰友們盡量合理安排任務節奏,壓力大時及時給心理減壓。
警惕心臟的“沉默警報”
心肌炎與心源性猝死這兩種心臟疾病早期隱匿,如果未及時察覺和治療,容易錯過黃金救治期,引發嚴重后果。
約70%的急性心肌炎由柯薩奇病毒、流感病毒等感染引發。有的人認為“感冒是小病”,在發熱、肌肉酸痛時仍堅持訓練。殊不知,劇烈運動會使病毒趁虛而入,通過血液循環攻擊心肌細胞。如果在感冒后1~3周內出現以下3種異常,需格外警惕心肌炎:異常乏力(日常活動即感疲憊)、異常胸悶(深呼吸時加重)、異常心悸(靜息時心跳大于100次/分)。有的心肌炎患者還可能出現不典型表現,如腹瀉、咽痛。因此,建議戰友們感冒后充分休息,切忌帶病訓練。
心源性猝死與冠心病、急性心肌炎、心肌病、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臟病、離子通道病等有關。建議心源性猝死高危人群,如有家族猝死史(直系親屬40歲前猝死)、曾發生過暈厥(無誘因突然摔倒)、長期血清低鉀/低鎂者,每年進行心臟超聲、動態心電圖檢查,后續可進行基因檢測。一旦發生心源性猝死,應抓住“黃金4分鐘”的急救時機。建議各單位配齊自動體外除顫儀(AED),并定期組織“30秒判斷(輕拍雙肩、大聲呼喊無反應)—10秒定位(兩乳頭連線中點)—2分鐘CPR(胸外按壓30次+人工呼吸2次為1組)”的心肺復蘇急救訓練。
總之,戰友們必須警惕心臟的“沉默警報”,面對心臟的“小異常”,要像對待裝備故障一樣“零容忍”。一次及時的心電圖檢查、一次規范的感冒后休整,就可能避免疾病發生。
基層官兵的“護心”清單
結合官兵日常訓練、生活實際,我們整理了一套適合基層官兵的“護心”清單,分享給戰友們。
訓練管理“三查三不”。查心率(運動前測靜息心率,超過100次/分需減量)、查身體信號(胸悶/頭暈立即停訓)、查恢復情況(次日晨脈較平時高10次/分以上需休息);不空腹劇烈運動(飯后1小時再訓練)、不突擊超負荷訓練(單日訓練量增幅不超過10%)、不帶傷堅持訓練(關節、肌肉損傷時避免盲目蠻干)。
生活調理“三多三少”。多補充鉀(如香蕉、土豆、菠菜)、多攝入Omega-3(如深海魚、亞麻籽)、多曬太陽(促進維生素D合成,調節血壓);少喝含糖飲料(每日添加糖攝入少于25克)、少吃腌制食品(每日鈉攝入少于5克)、少抽煙(尼古丁會損傷心臟)。
健康管理“三個一”。每年進行一次全面體檢,重點查心電圖、心臟超聲、心肌酶等指標;每季度組織一次“護心課堂”,邀請衛生隊講解心臟疾病的常見誤區;每月進行一次“自我監測”,記錄靜息心率、睡眠質量、情緒狀態等。
心臟是健康生活的生理基礎。建議戰友們在日常生活中多了解心臟健康的相關知識,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可以有效預防心臟疾病發生。
(作者單位:北部戰區總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