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真練就“針功夫”
■陳娜娜 雷兆強
1分39秒,可以干多少事?對很多人來說,這么短的時間可能只夠沖杯咖啡、刷段短視頻。但在第77集團軍醫院二級上士張亞鑫的手上,可以在無光環境中完成觸摸定位、精準進針、快速固定、開始輸液一整套作業。
這天,在課目示范現場,正在參加集團軍戰救骨干集訓的衛勤人員親眼見證了張亞鑫的深厚功底。
張亞鑫眼睛被染黑的紗布蒙著,什么都看不到。在場人員屏息凝神,只見他憑借手指感覺,在傷員胳膊上扎止血帶、找準靜脈、棉簽消毒、固定針頭,最后調整角度果斷刺入。
“回血了!”觀摩人群中,有人喊了出來,隨即引發全場熱烈掌聲,大家都為張亞鑫的精湛技藝點贊。
掌聲過后,一個年輕的衛生員跑過來,問張亞鑫“有什么訣竅”。張亞鑫笑了笑,舉起針頭說:“等你練習扎夠了一萬次針,自然就知道訣竅了。”
第一次練習扎針時,張亞鑫剛入伍。一個大大咧咧的內蒙古漢子,看到小巧的輸液針頭,眼睛直接瞪圓了。他笨手笨腳的樣子引來戰友們的笑聲,授課的教員也覺得他干不了這一行。
“我真的干不了這一行嗎?”張亞鑫沒有直接給自己的未來下定論,而是舉起自己的大手,開始練起“繡花活”。為了盡快掌握輸液技術,他直接挑戰高難度,從最小的頭皮針練起,只要一到練習室,手里就捏著針頭在輸液器上練習。
雖然一直沒有實踐的機會,張亞鑫也沒氣餒,和很多護理專業的學生一樣,先在自己身上試針,后來又拉著戰友一起互相練。那段時間,他的手上、胳膊上,經常可見他苦練輸液技術的痕跡。
當練習扎針突破一萬次,常規的操作已經難不倒張亞鑫了。但他沒有止步,開始琢磨如何在微光甚至無光環境下,快速準確完成輸液操作。
“差不多就行了,天天就盯著一根針干啥?”很多戰友不理解,怎會有人如此較真。但張亞鑫的心里藏著一段從未與人言說的理由:曾經那些質疑的聲音讓他一度陷入茫然,他深知只有把手中的針扎準了、練精了,才能提升保障技能。
其實,在戰友眼中,張亞鑫早已是輸液方面的“行家里手”。前幾年,該集團軍醫院組建衛勤訓練中心,專門選他來當衛勤訓練課目教員。第二年,戰區陸軍指定他擔任戰救骨干集訓教員。今年,他又成為衛勤系統三級聯演骨干力量。
從“一枝獨秀”,到培養更多技術人才,張亞鑫每每看到前來參加衛勤專業集訓的基層骨干爭分奪秒練習技能,都會想起曾經一心想要成為衛勤尖兵的自己。
為了幫助參加集訓的戰友在短時間內熟練掌握戰救要領,有時候,他干脆自己充當“傷員”,讓他們實際體驗給人扎針輸液的感覺。
張亞鑫深知,實戰才是檢驗衛勤能力的唯一標準。在今年的集訓中,他針對戰場機動衛勤保障這一難題,為全體參訓人員成功示范車輛顛簸狀態下的微光輸液作業,所有人都被他的“針本領”深深震撼。
“只要能讓他們學到真本事,就算在我手上胳膊上再扎上一萬次,我也愿意!”張亞鑫說。
一句話頒獎辭:上萬次較真,練就“針功夫”。張亞鑫用自己成為衛勤尖兵的事實證明:只要不懈努力,終會收獲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