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報聲中居安思危
——多地國動辦在全民國防教育日期間組織活動掃描
■中國國防報特約記者 覃源漫
和平來之不易,警鐘必須長鳴。
結合第25個全民國防教育日、九一八事變94周年紀念日,多地國防動員辦公室圍繞“弘揚抗戰精神 共筑國防長城”主題,試鳴防空警報、組織防護訓練、開展宣教活動,助力全民國防教育月活動走深走實。


廣東省廣州市人防辦工作人員在越秀區水蔭路小學,為學生介紹野外生存知識。劉 敏攝

山西省晉中市國動辦組織學生參加防空疏散掩蔽訓練。李 楓攝

上海市奉賢區開展“弘揚抗戰精神 共筑國防長城”主題宣教活動,吸引市民群眾參加。陳祥龍攝
一
9月18日9時18分,遼寧省沈陽市拉響防空警報,刺耳的警報聲響徹全城,汽車停駛鳴笛示警,行人駐足肅立。自1995年起,每逢9月18日,防空警報都會在沈陽市拉響。遼寧各地同步拉響防空警報,警示人們銘記歷史、勿忘國恥。
北京市國防動員辦公室發布的試鳴防空警報海報,有著鮮明的地域特征。海報以盧溝橋石獅為背景,象征中華民族在抗日戰爭中的偉大覺醒;上方鴿子左右各7只,代表“七七事變”開啟全民族抗戰的序幕;14只鴿子羽翼聚合,喻示從1931年至1945年14年艱苦卓絕的抗戰歷程;在中間盾牌的四周,各行各業人物剪影并肩環繞,寓意國防建設沒有局外人,社會各界共鑄護民之盾。
“上海國防動員”微信公眾號發布的短視頻中,胸前掛滿勛章獎章的新四軍老戰士王鳳城精神矍鑠地說:自己年紀大了、腿腳不便,但仍想參加國防建設;現在通過手機小程序,在家就可以走一遍防護訓練流程。不少市民被老兵所感動,紛紛主動報名參加線上、線下的學習和訓練。
二
鳴放防空警報,是戰時人民防空行動的基本指揮手段,能夠引導廣大群眾及時疏散、掩蔽,減少人民生命財產損失,保持戰爭潛力。平時,各地根據人民防空法要求,結合重要時間節點,組織防空警報試鳴,以確保警報器材始終處于良好狀態。
這次警報試鳴前,多地國動辦對警報器材進行全面檢修,保證了試鳴達到預期效果。一些地方還通過應急廣播、有線電視和公交車、地鐵、學校、商場的電子屏幕,同步發放警報信號,擴大了防空警報覆蓋范圍。
防空警報聲音分為預先、空襲、解除三種,猛然間響起,往往會使人不知所措。為此,多地在發布試鳴公告、海報時,會同時介紹辨別防空警報聲音的方法。為便于群眾記憶掌握,一些地方的人防主管部門還想出了新點子。
“預先警報長間隔,空襲警報短間隔,解除警報無間隔……”上海市國動辦在短視頻作品中,對三種警報聲音的特點進行概括總結。“長響長停是預先,電器燃氣都要關;急響急停是空襲,一切活動要停止;一聲長鳴是解除,大家撤回要有序……”浙江省紹興市國動辦把三種警報聲音特點和相關要求編成順口溜,讓人印象深刻。
三
結合防空警報試鳴,江蘇全省同步組織人民防空工程平戰轉換、專業隊伍臨戰訓練、人口疏散掩蔽、重要目標防護等課目的訓練,約15萬人參加。與江蘇省國動辦一樣,廣西、河南等地人防主管部門,按照人員與重要目標都要護得住的思路,會同相關部門組織廣大群眾參加防空襲訓練。
“組織社區居民緊急疏散,前頭要安排引導員,后頭要安排安全員,保證全員按時進入人防工程。”河南省南陽市人防指揮信息保障中心主任李浩介紹,進入人防工程后,一方面要為居民提供食宿等物資保障,另一方面還要視情開展心理疏導,讓大家適應得了、穩定得住。與南陽市一樣,多地在開展人員疏散訓練時,做到了有方案計劃、有專門培訓、有物資保障、有總結講評。
現代戰爭中,水、電、汽、油、網等重要目標一旦遭襲被毀,容易導致城市癱瘓。多地國動辦把防護救援重要目標作為重點課目進行訓練。結合防空警報試鳴,廣東省廣州市“羊城天盾”城市人民防空演習已連續舉行26年。今年他們以某電力設施遭到空襲為背景,組織多支專業保障隊伍對重要目標進行多種手段偽裝、快速消除空襲后果,進一步織密城市“生命線”防護網。
四
在防空警報試鳴過程中,多數群眾保持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少數人員按照要求上陣參訓。“我省連續多年定期試鳴防空警報,不僅檢驗了警報器材性能,而且不斷強化群眾國防觀念。”山西省國動辦法規處二級調研員邊進明認為,如果多年不組織防空警報試鳴,一旦突然鳴響,市民可能會有恐慌情緒。
“常抓不懈才能讓大家居安思危。”安徽省滁州市國動辦主任史宇介紹,他們經常組織社區居民、學校師生練習防空防災技能,現在許多人聽到防空警報后,都會采取相應的避險措施,并且平時就注重做好相關準備。
一些單位注重整合資源推進人防宣傳。9月是全民國防教育月,也是全國科普月。湖南省衡陽市相關部門把國防教育、科普活動結合起來抓,達到了互相促進、相得益彰的效果。
“我們把防空防災教育融入學生日常安全教育,做到長流水、不斷線。”廣西百色市右江區第五初級中學副校長羅驥說。與這所學校一樣,多地學校和社區把人防、國防教育融入學生、居民經常性教育,通過融會貫通、綿綿用力,引導廣大群眾居安思危、常備不懈。
制圖:扈 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