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戰略定力 增強必勝信心
——一談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
■解放軍報評論員
保持戰略定力,增強必勝信心,是我們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奮力實現目標任務的關鍵。
剛剛閉幕的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深入分析“十五五”時期我國發展環境面臨的深刻復雜變化,認為當前我國發展處于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察勢者智,馭勢者贏。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要求我們必須積極識變應變求變,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勇于面對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以歷史主動精神克難關、戰風險、迎挑戰,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奮力開創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擁有強大而持久的戰略定力,是我們黨的一大特點和優勢。戰略定力既是一種冷靜睿智的戰略思維能力,也是一種堅定沉著的戰略行動能力。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中,我們黨始終堅定戰略自信、保持戰略清醒、把握戰略主動、錘煉戰略耐力,堅定不移引領黨和國家事業勇毅前行,矢志不渝把中國式現代化推向前進。“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只要我們保持強大戰略定力,在戰略上判斷準確、謀劃科學、贏得主動,黨和人民事業就能立于不敗之地。
習主席強調:“爬坡過坎,關鍵是提振信心。”信心就是預期,信心就是希望,信心就是力量。有了信心,就會有昂揚向上、銳意進取的精神狀態,就會有不怕困難、敢于勝利的豪情壯志,就會有一往無前、拼搏奮進的強大動力。如果我們失掉了信心,就必然在困難面前舉步不前,在挑戰面前畏手畏腳。穩經濟、戰疫情、抗災害、保民生、應對外部強壓……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帶領人民克服一個個“不可能克服的困難”,完成一個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具有堅定的信仰、如磐的信念、必勝的信心。
回首“十四五”極不尋常、極不平凡的發展歷程,面對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國際形勢變亂交織,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總攬全局、領航掌舵,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錨定奮斗目標、堅定發展信心、保持戰略定力,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的開創性進展、突破性變革、歷史性成就,向著中國式現代化的光明前景闊步前行。每一次關鍵時刻的抉擇,每一程風雨無阻的跋涉,都反復證明:保持戰略定力,增強必勝信心,在“亂云飛渡”中沉著應變,在“中流擊水”中綜合施策,方能砥礪奮進、御風前行,推動國家實現富強、民族走向復興。
新藍圖催人奮進,新征程任重道遠。全會把握“十五五”時期基本定位和階段性要求,對未來5年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系統謀劃和戰略部署。這是一個深刻變革的時代,更是一個大有可為的時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外部打壓遏制不斷升級,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繁重,但總的來看機遇大于挑戰,辦法多于困難。只要我們抓住機遇、應對挑戰,堅定信心、乘勢而上,走好自己的路,辦好自己的事,就一定能夠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
“所當乘者勢也,不可失者時也。”全會對“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全面部署,也對國防和軍隊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期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高質量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目標明晰,前景光明,使命如山。越是形勢錯綜復雜、任務艱巨繁重、挑戰考驗直接,我們越要保持戰略定力、增強必勝信心,強化憂患意識、危機意識、打仗意識,全面提高訓練水平和打贏能力,以更強大的能力、更可靠的手段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要按照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新“三步走”戰略,保持只爭朝夕、奮發有為的干勁,越是艱險越向前,甩開膀子拼命干,向著如期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加快把人民軍隊建成世界一流軍隊奮勇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