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國華裔老者20年間多次迎接中國海軍艦艇到訪——
春秋二十載 相逢訴衷情
■陳夢曦 尹相琨

戚繼光艦官兵在泰國梭桃邑港向民眾致意。新華社發
10月16日,當中國海軍83艦編隊緩緩駛入泰國梭桃邑港時,86歲的泰國華裔張步青佇立碼頭、翹首以盼。當戚繼光艦、沂蒙山艦的輪廓次第清晰,張步青激動不已:“近了,更近了!”老人朝著遠處熱情揮手,熾熱的目光緊緊跟隨著艦影。
這是張步青20年來第10次在碼頭迎接中國軍艦。他致力于推動泰國華文教育發展,積極促進中泰文化交流。盡管年事已高,但張步青仍堅持來到這里,歡迎83艦編隊的到來。老人激動的話語里流淌著滿滿情懷:“骨子里的血脈,不會因為在哪里、過了多久而褪色。”
2005年,中泰兩國海軍舉行聯合搜救演習。當深圳艦、微山湖艦訪問梭桃邑港時,張步青領著學生揮舞兩國國旗,迎接遠道而來的訪客。“那一刻無比激動,就像見到娘家人一樣。”回憶起第一次見到中國海軍的情景,張步青記憶猶新。
“當年的深圳艦,就讓我覺得很驚艷了。”回首過去,再看如今更大更威武的新艦,張步青說自己深切體會到什么叫“一代更比一代強”。雖然不懂專業參數,但這位耄耋老人的感受卻異常直觀:來訪的中國軍艦體型越來越大、設計也越來越現代,艦上官兵的眉宇間流露出一種自信與從容。“他們介紹裝備時條理清晰、得體大方,從中能明顯感受到,今天的中國海軍實力更強、底氣更足。”
對于2017年戚繼光艦首次訪問泰國時的情景,張步青同樣記憶清晰。“當時我還不懂年輕學員肩上的‘一道杠’意味著什么。”得知艦上搭載了眾多學員,剛從葡萄牙、意大利等國訪問歸來后,張步青對指揮員說:“看到這些優秀的年輕人,就像看到一株株生機勃勃的幼苗。他們將來不僅是中國海軍的棟梁,也是傳播友誼、聯結世界的橋梁。”
此次登艦參觀時,張步青的步履已經有些蹣跚。看到老人登船,早已在舷梯口等待的戚繼光艦主炮班班長孫德云,趕快上前攙扶。兩人雙手緊握的瞬間,往事浮現。“張老,我還記得您!”孫德云激動地說,“2017年離別時,您冒雨相送,碼頭上還有許多華人華僑久久不愿離去。”張步青欣慰地說:“真好,我們又見面了!”
隨后,孫德云主動說起當年那些“一道杠”的現狀:“他們有的已成為部門長,有的在一線關鍵崗位歷練。”張步青激動地說:“都是好孩子,現在成才了。”
說話間,張步青取出一本珍藏的相冊。隨著指尖翻過,回憶涌上心頭:歷次歡迎儀式的合影、甲板招待會的瞬間、中國海軍官兵到校捐贈教學物資的時刻……與中國海軍相關的記憶,都被他細心收藏。
細翻相冊,近年的留影越來越多。特別是在2023年,因為戚繼光艦訪問與中泰“藍色突擊-2023”海軍聯合訓練,張步青在一年之內兩度與中國海軍重逢。
“從前是大事,如今是常事。”張步青輕撫相冊說,“這些年,中國海軍對外交往越來越多,‘朋友圈’越來越大,航跡越來越遠,相逢的機會自然就越來越多。”
10月20日上午,陽光灑滿梭桃邑港。張步青一如20年前那樣,早早來到碼頭送行。隨著軍艦漸行漸遠,筆者腦海里閃過這樣一句話:離別,是為了下一次更好的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