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懂中文”也是一種力量
■老撾陸軍中校 福 瓦
“原來你就是老撾軍隊的中文老師啊!”今年2月,我來到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指揮學院報到,對接的老師一邊和我握手,一邊笑著說道。
和大多數外國人一樣,我接觸漢語也是從看中國武俠電影、聽中文歌曲開始的。2001年,我第一次來到中國系統學習中文,得益于中方教員的悉心教導和我的濃厚興趣,我熟練掌握了中文并基本實現無障礙交流。也正因此,2005年2月,回到老撾后的我擁有了一個新身份——凱山豐威漢國防學院的中文老師。
很長一段時間里,教中文是我的工作,中文被我視為交流的載體,直到親身經歷了“和平列車-2018”中老人道主義醫學救援聯合演訓,我深切感受到“懂中文”也是一種力量。
按照上級安排,我負責那次聯合演訓的翻譯保障工作。然而,就在聯合演訓期間,位于老撾南部阿速坡省的桑片-桑南內水電站副壩突然發生潰壩事故,多人遇難、數百人失蹤。中老兩軍官兵隨即由演習就地轉入救災,我們15個翻譯也加入了救災隊伍。
至今我還記得和中國軍醫并肩作戰的情景。我們分別被派駐到各個受災民眾的集中安置點,并明確職責分工:詢問傷員的受傷情況,分流到對口的醫生;保障就診時醫患雙方的交流……解決了語言障礙,救援效率大大提高。在那段日子里,我見證了中國軍人克服困難全力以赴,診治病人專業細致,給老撾民眾帶去健康和安寧。我教會受災民眾用簡單的中文向前來救援的中國軍醫表達感謝。那時,我真的特別慶幸我懂中文,也特別自豪能夠在我的國家需要的時候作出自己的貢獻。
語言不僅僅是能夠在緊要關頭發揮關鍵作用的工具,也是深入理解其他國家文化和理念的載體。教中文的十多年時間里,大約有360多個學生跟我學習過中文,從拼音到漢字再到成語,通過系統學習,他們加深了對中國文化的理解與認同。我希望我的學生們學到的不只是一門語言,還要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
近年來,中文在老撾越來越火,這也生動體現了中國機遇的巨大吸引力。隨著中國的發展日益受到世界矚目、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中文實用價值也愈發凸顯,成為連接機遇的橋梁。中國企業在老撾運營時,需要一些專業翻譯服務支持,我的很多學生都為中企提供過文件翻譯、會議翻譯等服務。中國的經濟總量居世界第二,已經成為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經貿熱”助推“中文熱”,教中文的這些年,我的生活也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如今,中國是老撾第一大外資來源國和第二大貿易伙伴,昆曼公路、中老鐵路、老撾一號通信衛星等重大項目不僅拉動了老撾現代化發展版圖,也催生了對中文人才的需求。
我相信,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學中文、用中文,搭上中國發展快車,中國同各國人民的友好交往和互利合作也將更加活躍和深入。
(寧力、解放軍報記者程安琪采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