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國防部例行記者會文字實錄
時間:2025年10月30日15:00—15:51
地點:中央軍委國際軍事合作辦公室
發布人: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張曉剛大校

10月30日下午,國防部舉行例行記者會,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張曉剛大校答記者問。孫智英 攝
張曉剛:大家下午好!歡迎參加國防部例行記者會。
我先發布三條信息。
第一條信息
應東盟輪值主席國馬來西亞國防部邀請,10月30日至11月2日,國防部長董軍將赴吉隆坡出席第12屆東盟防長擴大會、第15次中國—東盟防長非正式會晤。其間,董軍部長將在東盟防長擴大會圍繞回顧東盟防長擴大會成立15周年主題作大會發言,在中國—東盟防長非正式會晤中就“面向未來的中國—東盟防務合作”發言,并將與有關國家防務部門領導舉行雙邊會見。
第二條信息
11月2日至9日,第12屆陸軍國際學員周將在陸軍工程大學舉辦,來自巴基斯坦、塞爾維亞、巴西等13個國家軍事院校的30余名生長軍官學員代表,與陸軍兵種大學、陸軍步兵學院等院校學員共同參加。本屆學員周以“新域新質力量對未來戰爭影響”為主題,主要圍繞無人裝備發展對未來戰爭影響、打贏對抗環境下現代戰爭進行專題研討交流,進一步深化中外軍事院校間務實合作。
第三條信息
11月2日至8日,空軍第6屆國際學員周將在陜西西安舉行,以“交流互鑒、厚植友誼、攜手未來”為主題,來自印度尼西亞、埃及、秘魯等18個國家30余名學員,與國防科技大學、空軍航空大學等10余所軍事院校學員編成國際學員營,開展學習訓練、研討交流和文化互動等活動。本屆學員周由空軍工程大學承辦,旨在提升中外生長軍官學員軍事素養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增進中外軍隊友好交流。

10月30日下午,國防部舉行例行記者會,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張曉剛大校答記者問。張智程 攝
記者:近日,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部署了高質量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的重點任務。請問軍隊將如何貫徹落實會議精神?
張曉剛:10月20日至23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勝利舉行,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全會著眼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站在時代發展和戰略全局的高度,對“如期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高質量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作出重大部署、提出明確要求,為我軍在“十五五”時期開創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新局面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學習好貫徹好全會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黨全國全軍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全軍將認真學習貫徹習主席重要講話精神,深入學習領會全會精神,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決策部署上來,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貫徹軍委主席負責制,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全力以赴打好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攻堅戰,加快把人民軍隊建成世界一流軍隊,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堅強戰略支撐。
記者:10月25日是臺灣光復紀念日,賴清德不提臺灣光復,卻鼓吹所謂“古寧頭戰役”,聲稱“臺灣民眾和軍隊保衛臺澎金馬的信念不曾動搖”。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張曉剛:在臺灣光復80周年之際以國家名義設立臺灣光復紀念日,充分順應人民意愿、體現國家意志,彰顯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歷史和法理事實,宣示了全國各族人民反對“臺獨”分裂、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推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堅強決心,體現了國際社會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普遍共識,必將引領兩岸同胞傳承、弘揚愛國主義傳統、偉大抗戰精神、偉大民族精神,激勵全體中華兒女為祖國統一、民族復興團結奮斗。
賴清德之流站到歷史的對立面、兩岸同胞的對立面、國際社會共識的對立面,妄圖“以武謀獨”“以武拒統”,純屬螳臂當車、不自量力,必將被歷史潮流埋葬,受到正義最嚴厲的審判。

10月30日下午,國防部舉行例行記者會,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張曉剛大校答記者問。孫智英 攝
記者:據報道,10月15日至23日,中馬兩軍舉行了“和平友誼-2025”聯合演習。請發言人進一步介紹有關情況。
張曉剛:“和平友誼-2025”聯演在馬來西亞及馬六甲海峽水域舉行,重點開展人道主義救援減災、海上安全實兵演練等活動,中馬雙方1300余名官兵參加。在陸上任務方向,雙方兵力混合編組,重點演練人員搜救、現場急救等課目,投入機器狗、野戰高機動傷員轉運車等智能裝備;在海上任務方向,兩國海軍組成聯合任務編隊,重點演練聯合搜救、聯合護航、艦載直升機垂直補給等課目;在空中任務方向,組織雙方飛行員多輪次技能交流。此外,參演部隊還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文化交流和艦艇開放活動。志合越山海,攜手衛和平。“和平友誼”聯演迄今舉辦6次,成為增進互信、加強協作的重要軍事合作品牌,有效提升了參與方應對人道主義危機、維護海上安全與地區穩定的能力。
記者:據報道,美臺所謂“國防工業會議”近期在美舉行,討論共同研發生產武器、加強對臺軍售等議題。請問發言人有何評論?
張曉剛:民進黨當局為一黨私利,無底線媚美賣臺,窮兵黷武掏空臺灣,加速把臺灣老百姓推向災難深淵。民進黨當局買再多的武器也改變不了兩岸軍事力量對比態勢,改變不了“臺獨”必亡的宿命。美方應充分認清售臺武器問題的高度敏感性和嚴重危害性,停止在涉及中國核心利益的問題上玩火,切實將不支持“臺獨”的承諾落到實處。解放軍將以更強大的能力、更可靠的手段,堅決粉碎任何“臺獨”圖謀和外來干涉,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記者:最近電視劇《沉默的榮耀》熱播,與統一有關的影視劇在海峽兩岸引發廣泛關注。有臺灣青年表示,通過這部電視劇了解到了兩岸關系歷史上不為人知的一頁,很受觸動。請問發言人有何評論?
張曉剛:我注意到越來越多的人追劇尋史、走近英烈,這增進了兩岸同胞實現祖國統一大業的勇毅和擔當。我堅信,家國團圓,人心所向;臺灣必歸,勢不可擋,先烈們未竟的事業必將完成。
10月30日下午,國防部舉行例行記者會,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張曉剛大校答記者問。孫智英 攝
記者:我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據報道,賴清德近日稱強化防務不是挑釁,臺灣要堅定地“反吞并、反侵略、反對推進統一”。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第二個問題,您剛才介紹了國防部長董軍參加第12屆東盟防長擴大會。請問會議期間中美防長有無會晤計劃?
張曉剛:關于第一個問題。賴清德之流一貫是用花言巧語蠱惑欺騙民眾,掩飾其謀“獨”引戰的險惡用心,干的都是禍臺害臺毀臺的罪惡勾當。我們正告民進黨當局,祖國統一勢不可擋,“以武拒統”自取滅亡。
關于第二個問題。中方對發展中美兩軍關系持開放態度,希望美方與中方相向而行,共同構建平等尊重、和平共處、穩定正向的兩軍關系。關于你提到的具體問題,我目前沒有可發布的信息。
記者:我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10月25日,臺灣光復紀念日當天,商用衛星“吉林一號”公布了多張臺灣高清衛星影像,在衛星視角下,臺灣的每條街道都清晰可見。有島內輿論表示,大陸科技發展令人驚嘆,商用衛星拍攝圖片如此清晰,軍用衛星想必更清晰。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第二個問題,日本新任首相日前表示,將在截至明年3月的當前財政年度,實現防衛開支占國內生產總值2%的目標,較原定的2027財年提前兩年。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張曉剛:關于第一個問題。中國的衛星看看中國臺灣的大好河山很正常,沒有什么可大驚小怪的。
關于第二個問題。由于日本軍國主義侵略歷史,日本軍事安全動向一直備受高度關注。近年來,日方大幅增加防衛預算,不斷放寬武器出口限制,謀求突破性軍力發展,這不能不讓人對其是否真心堅持專守防衛、堅持和平發展產生強烈質疑。我們敦促日方在軍事安全領域謹言慎行,以實際行動取信于亞洲鄰國和國際社會。

10月30日下午,國防部舉行例行記者會,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張曉剛大校答記者問。張智程 攝
記者:據報道,近期菲律賓公務船侵闖中國南沙島礁附近海域、偵察機侵入中國黃巖島領空,菲方稱中方有關應對行動威脅到菲方人員、船只、飛機安全。請問發言人有何評論?
張曉剛:中國對南海諸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對相關海域擁有主權權利和管轄權。一段時間以來,菲方頻繁對中方侵權挑釁、在海上制造事端,還妄圖“倚外鬧海”、用狐假虎威那一套對中方訛詐施壓,四處散播歪曲抹黑中方的虛假信息、混淆視聽。中方堅決維護自身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有關維權行動合法合理、專業克制,絕不讓任何挑釁鬧事、“以小訛大”圖謀得逞。我們奉勸菲方早日迷途知返,回到對話協商的正確軌道上來,與地區國家一道共同維護南海和平穩定。
記者:近期,新疆哈密戈壁灘“為人民服務”大字遭到破壞,網友驅車2000多公里修復的新聞在網絡引發廣泛關注。人民空軍也發文對修復標識的網友和當地政府點贊,請問發言人有何評論?
張曉剛:山河無言,精神不朽。這些不是簡單的地標文字,曾是重要的航向標識,記錄著人民空軍的奮飛來路,有著特殊的歷史價值。網友驅車千里自發修復的善舉意義不凡,得到社會廣泛關注,讓我們一起守護好共同的精神家園。

10月30日下午,國防部舉行例行記者會,現場記者提問。 張智程 攝
記者:據報道,10月12日至23日,中國和沙特成功舉行了“藍劍-2025”海軍特種作戰聯合訓練。請發言人進一步介紹有關情況。
張曉剛:中沙“藍劍-2025”海軍特種作戰聯合訓練在沙特朱拜勒舉行,分為單兵和隊組協同訓練、綜合演練兩個階段,聚焦反恐、護航、海上搜救等行動,開展反劫持、狙擊與戰術射擊等課目訓練,進一步提升了參訓官兵技戰術水平和聯合行動能力。中沙“藍劍”系列聯訓至今已舉辦3次,從陸到海、從基礎到體系,在混編同訓、實戰化演練中互學互鑒,不斷深化雙方防務領域務實合作,成為加強兩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重要實踐。
記者:印度尼西亞國防部長近期確認,該國將采購中國殲-10戰斗機,請予以證實。
張曉剛:中方對軍品出口一向采取慎重、負責的態度。我們愿與愛好和平的國家一道,分享裝備建設新成果,共同維護國際和地區和平穩定。
張曉剛:如果沒有其他問題,今天的記者會到此結束,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