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星戴月 礪翅海天
——海軍航空兵某部跨晝夜飛行訓練見聞
■王 碩 郭 慶
秋日,某海域上空戰鷹呼嘯,海軍航空兵某部一場跨晝夜飛行訓練緊張進行。
收到“加強偵察”指令后,戰機保持戰術間距,與其他作戰單元實時共享態勢信息。突然,一組可疑信號在雷達屏幕上顯現。“保持跟蹤,判別目標屬性!”指揮長立即下達指令,機組人員沉著操作,快速比對數據。
“戰場態勢瞬息萬變,只有平時苦練精訓,關鍵時刻才能頂得上去。”該部領導介紹,近年來,他們將實戰要素嵌入訓練全程,結合不同作戰背景制訂訓練計劃,通過組織空中特情處置、復雜電磁環境下戰術運用等訓練,持續挖掘官兵潛能、裝備性能及人裝結合戰斗力效能,推動部隊戰斗力提升。
海天之間,正當官兵協力研判目標信號特征時,目標突然消失。指揮長當機立斷,下令改變戰機飛行姿態,調整編隊陣型。“鎖定目標!”不多時,在機組人員密切配合下,目標信號被再次捕獲。判明目標屬性后,機組人員將相關信息實時共享至其他作戰單元。
日漸西沉,能見度明顯下降。飛行途中,高度表顯示參數異常,機長迅速按照應對流程進行驗證。比對數據后,機長果斷操縱戰機,很快讓機身回正,有效規避潛在飛行風險。
“晝夜過渡是跨晝夜飛行訓練的關鍵階段,機組人員需主動預判,盡快完成視覺對環境的適應。”該部一名作訓參謀解釋,空中飛行時,飛行員在由晝轉夜階段存在視覺適應期,影響儀表判讀節奏速度。針對這一實際,機組人員采取視線轉換、艙內外結合等方式,有效縮短對光線變化的適應期。
“決策處置快一秒,戰場打贏勝算就多一分。”該部領導介紹,針對跨晝夜飛行訓練中夜間飛行能見度低、人員易疲憊等問題,他們組織機關相關科室、基層飛行骨干進行專題研究,針對性優化完善應對措施。此外,為確保訓練取得預期效果,他們按照“靶向整改、閉環驗證、固化提升”原則,抓實地面教學、座艙實習和模擬訓練,突出應急處置等環節開展強化訓練,著力打通跨晝夜飛行訓練中的卡點堵點。
明月高懸,航燈閃爍。某機場上空,道道流光撕開夜幕,完成訓練任務的戰鷹陸續返航。參訓人員很快走進講評室,圍繞飛行中暴露的短板不足,逐人、逐項、逐架次展開復盤,力爭讓每次飛行都飛出戰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