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10月23日,“基層傳真”版刊發了《“龍宮”理發店》一文,講的是一位老班長在潛艇上為戰友們理發服務的故事。稿件見報后,基層官兵反響熱烈,不少人告訴編者,潛艇上一處小小理發店,其實也是一扇窗口,從中能折射出新時代人民軍隊實戰化練兵越來越深入的風貌。本期,我們推出這篇追蹤報道,請讀者跟隨作者的筆觸,管窺“藍鯨”游弋深海大洋的訓練之變、裝備之變、本領之變。
“龍宮”理發店的變遷
■王海波 強裕功 楊 晨

潛艇一角,官兵們正在排隊理發。趙月萌 攝
深秋南海,碧波翻涌,南部戰區海軍某新型潛艇悄無聲息隱蔽巡航。
“遭受襲擊,某艙管路破損”“配電板起火”……深海之下,潛艇艙內,一場多險情疊加、多預案運用、多崗位配合的航行損管訓練緊張展開。指揮艙內,指揮員認真研判態勢,果斷下達命令,封艙、堵漏、排水、滅火……各戰位官兵聞令而動、密切配合,“險情”很快被成功化解。
潛行一路,訓練一路,提升一路。對于該艇艇員來說,這樣高強度的實戰化訓練在漫長的遠航任務途中,幾乎天天上演。
任務告一段落。屈指算來,距出海執行任務已過去數十天。休整期間,緊張氣氛有所緩和,官兵們開始有時間放松,潛艇一角的“龍宮”理發店再次“營業”,該艇空調技師、理發員老姜又忙碌起來。
“任務重要,哪還顧得上個人形象!”看著幾名戰友亂糟糟的頭發,老姜笑著說。
與筆者聊起這些年為戰友們服務的經歷,老姜深有感觸。20多年前,老姜剛到艇員隊,還是個新兵。“記得那時受任務要求、裝備性能等因素所限,潛艇出海執行任務大多是早出晚歸,時間不長。”老姜說,艇員們大多數時間是在岸上訓練、學習。當時營區有個理發店,基本能滿足官兵需求。
后來,部隊練兵備戰強度、水平逐漸提升,實戰化程度也越來越高。有一次,艇員隊首次執行長航任務,時間長達幾個星期。返航后,上級對執行任務情況進行調研時,有艇員反映,“長期外出執行任務,艇上生活比較單調,頭發又長又亂,影響軍容、影響心情”……
戰友的訴求觸動了老姜,想到自己入伍前學過一陣理發,他決定自費購買理發用品,平時在營區為大家服務,有長航任務時,就把理發工具一并裝進背囊,帶到艇上。
就這樣,理發店成了一半時間在陸上營區,一半時間在艇上的“兩棲”理發店。
這樣的情況持續了多年,又開始有了變化。“這些年,隨著新時代改革強軍深入推進,潛艇裝備加速迭代升級,實戰化訓練邁上新臺階。”老姜說,現在,部隊對海域的探索越來越遠,執行任務也越發頻繁,高強度、長時間、遠距離訓練已成為常態,官兵們在海上的時間比在陸上還要長。于是,他干脆停了陸上理發店,專心打理“龍宮”理發店。
日月如梭,時代變遷,“龍宮”理發店就像一扇窗口,經歷和見證了軍隊訓練、戰備的諸多景象。
那一次執行任務,水面風平浪靜,負責聲吶的干部老陳打算趁機理個發。剛開始理發,蜂鳴器就突然傳來“戰斗警報”,一場模擬攻防訓練迅即拉開帷幕。來不及解下圍布,老陳起身奔赴戰位。
戰況激烈,攻守幾經易勢,數小時后,艇員隊終于鎖定勝局。“敵”情解除后,老姜不好意思地找到老陳:“要不,理個光頭吧。”原來,當時因為老陳起身太急,老姜在老陳頭頂剃出一條凹槽。
在艇上時間長了,“龍宮”理發店的功能也慢慢得到了拓展。那一次,艇員隊聯合水面艦艇、反潛力量協同展開“背對背”對抗。大家互為對手練攻防,研練實用管用的制勝招法。
聯合訓練中,艇員隊與某水面艦艇部隊開展封鎖與反封鎖演練。為了緊貼實戰要求,大家僅提前約定大致任務海域,全程無預案,自主探測目標、自主判斷態勢、自主決策行動。
訓練一結束,對方指揮員就帶著滿滿一疊數據登上潛艇,雙方圍著海圖坐在一起復盤——從各自的探測數據里找對方的“短板”,在戰術思路的碰撞中補自己的“漏洞”。
中間休整時,兄弟單位的指揮員看到老姜在給戰友理發,發現自己也該理發了。老姜隨即發出邀請,幾人便在潛艇過道上排隊理發。大家一邊排隊一邊繼續對參數、聊體會,交流氛圍活潑熱烈。有人開玩笑說:“這趟沒白來!不僅帶回了戰法改進的思路,還體驗了一回水下‘洗剪吹’!”
近年來,官兵研訓謀訓在“龍宮”理發店已成為常見景象。“樓梯裹上隔音棉能降低走動噪聲”“通艙外的電纜容易滲漏,要重點監測”“用好聽、看、嗅、摸,故障隱患必須盡早發現”……大家邊理發邊交流,裝備保養的秘訣、隱蔽管控的技巧、故障排除的心得。在這里,頭發變短了,潛行深海的底氣增強了。
官兵們說,潛艇裝備從“盼著有”到“節節升級”,出海時間從“早出晚歸”到“深海遠航”,訓練水平越來越高,勝戰能力不斷躍升。小小“龍宮”理發店,見證了這生動的一幕幕。
夜色正濃,潛艇再次解纜起航,奔赴陌生海域。老姜和戰友們,又一次踏上礪劍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