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艦機協同戰海天
——海軍某護衛艦支隊攜手友鄰部隊開展實戰化訓練見聞
■解放軍報特約通訊員 王光杰
海面,艦艇劈波斬浪;空中,戰鷹鐵翼飛旋。深秋時節,海軍某護衛艦支隊牡丹江艦攜手友鄰部隊,展開一場復雜電磁環境下的協同訓練。
“發現‘敵’目標!”剛剛抵達目標海域,牡丹江艦便接到“敵情”通報。
頃刻間,戰斗警報響徹全艦,官兵迅速奔赴各自戰位。艦載直升機騰空而起,飛向預定海域上空。
作戰指揮室內,指揮員下令與直升機組網建鏈,根據戰場態勢,靈活調整攻防策略。一張由艦艇雷達、電子偵察設備和直升機共同織就的立體探測網迅速鋪開。海天之間,偵察與反偵察、壓制與反壓制輪番展開,攻守之勢數次轉換。
隨著時間推移,對抗進入白熱化。面對“敵”艦多波次飽和攻擊,指揮員通過“任務式指揮”下達總體作戰意圖和作戰要求,兵力分配、戰術戰法選擇則由一線作戰單元基于共享態勢自主完成。
“強電磁干擾!”特情突至,雷達屏幕上“敵”艦信號消失。指揮員迅速下令重建通信網,釋放干擾彈,官兵聞令而動展開處置。艦機各作戰單元依據戰場態勢主動補位,靈活應對。不多時,戰艦重新占據有利態勢并奪回主動權。
“目標鎖定!”艦艇指揮系統快速生成火力分配方案。“發射!”隨著指揮員一聲令下,模擬導彈成功“命中”目標。
“艦機協同是現代海戰的核心作戰樣式之一。只有平時在協同中磨合,在對抗中淬煉,戰時才能發揮‘1+1>2’的體系作戰效能。”該支隊領導介紹,此次訓練聚焦艦機協同作戰效能,探索從戰術配合轉向體系融合的新戰法。
海面風急浪高,水下暗流涌動,一場“獵鯊”行動接續展開。艦載直升機前出吊放拖曳聲吶,牡丹江艦同步組織對潛搜索,加強水下噪音聽測。
“敵”潛艇嗅到危險氣息后,立即實施干擾并進行戰術機動,利用海區水文環境和海底地形,連續變向變速,企圖擺脫追蹤。
艦機按照協同作戰要求,迅速擴大搜索范圍。很快,牡丹江艦聲吶部位成功鎖定“敵”潛艇位置。保持穩定跟蹤后,牡丹江艦快速占領有利陣位,對“敵”目標實施模擬打擊……
該支隊領導介紹,從依賴語音通信到數據鏈自主交互,從按照預定方案執行到基于態勢自主決策,從追求單平臺性能極限到注重體系效能優化,近年來,他們持續深化與友鄰部隊聯訓機制,將不同力量要素、不同作戰單元嵌入體系作戰鏈條,優化完善數個協同作戰戰術戰法,部隊遂行使命任務能力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