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箭軍某旅圍繞備戰打仗發揮政治工作服務保證作用——
把“生命線”嵌入“戰斗鏈”
■崔釗釩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張新凱

該旅在訓練間隙組織官兵向黨旗宣誓,激勵官兵以昂揚斗志投身練兵備戰。馮義橋 攝
聚 焦
深秋時節,火箭軍某旅一場對抗訓練進入白熱化。導調組突然下達連環特情:“營指揮所遭‘敵’精確打擊,營長‘陣亡’”“通信中斷,指揮鏈路受阻”。
軍事主官“陣亡”,意味著隊伍失去主心骨;通信中斷,意味著發射陣地瞬間成為“孤島”。
戰場態勢急轉直下,這仗怎么打?記者不禁為該營閆教導員捏了一把汗——按照作戰命令中的代理人方案,他將接替指揮作戰。緊急關頭,只見閆教導員箭步躍上指揮席,熟練下達多條作戰指令,帶領官兵繼續戰斗。閆教導員的表現,得到訓練督導組一致好評。
“政治干部如果不懂軍事、不會指揮,政治工作就容易與中心任務脫節。”訓練結束,閆教導員向記者說起一段往事。那年,他剛從機關交流至營教導員崗位,部隊組織高強度實兵對抗考核,部隊進入待機地域后,突發特情接踵而至,戰斗進程被嚴重遲滯。坐在指揮席前,他不知所措,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政治干部在練兵備戰中“說不上話、插不上手”的現象,在那次考核中不止閆教導員一例。復盤總結時,該旅領導一針見血地指出:“軍政主官同是指揮員,政治干部要是不懂指揮,還叫啥指揮員?”坐在臺下,閆教導員臉上發燙。
不久之后,該旅將政治干部“懂法規、能指揮、會打仗”作為硬指標,構建起一套“理論學習—崗位輪訓—實戰演訓—能力考評”培養體系。該旅機關通過全面摸排,梳理出部分政治干部軍事素養不夠、政治工作與訓練進程貼合不緊等短板。對此,該旅利用“指導員之家”學習訓練等時機,組織政治干部集中學習戰史戰例、軍事理論等知識;演習演訓、大項任務中,組織政治干部全程嵌入“戰斗鏈”,倒逼政治干部提升臨戰動員、指揮部署等能力。他們還安排政治干部參加作戰值班,跟著主力參謀學習作戰技能。
某連王指導員感慨,連續3個月參與作戰值班的經歷不僅提升了他的軍事素養,更讓他深刻意識到,政治工作無處不在,政治干部只有嵌入“戰斗鏈”,聽得懂口令、看得懂態勢,才能確保政治工作跟得上戰斗節奏。
采訪中,記者看到這樣一組反映該旅政治干部打仗能力變化的數據:旅兩級黨委政治主官中,全部經歷過重大任務錘煉;旅政治干部人人定崗有號位、個個訓練有戰位,九成以上參加過重大演習演訓。
“我軍政治工作優良傳統‘十一個堅持’,其中一條就是堅持圍繞黨和軍隊中心任務發揮服務保證作用。”該旅領導介紹,戰時政治工作是政治干部的“看家本領”,也是政治干部能力培養的難點。近年來,他們在強化政治干部軍事素養的同時,圍繞戰時政治工作能力提升,精心編印了一本《戰時政治工作實用手冊》。
記者瀏覽發現,這本手冊區分作戰準備、實施、結束3個階段,明確標注了每個階段應開展哪些政治工作、需關注的重點內容。手冊中還有一個包含“官兵戰斗熱情低落”等各類情況的“特情庫”,既有作戰背景描述,也有詳細處置要點,彌漫著濃烈的硝煙味。
今年上半年,上級對該旅進行階段性檢驗考核。戰斗打響不久,首次參加考核的某連新任指導員康帥遭遇突發導調特情:戰士小王在戰斗中英勇負傷,由于傷勢嚴重,情緒異常低落。
考核中,康帥憑借平時從手冊中學到的知識,結合戰斗進程有條不紊地展開政治工作:多次看望小王并與其促膝長談,持續開展思想引導和心理安撫工作;安排骨干加強陪護,聯系衛勤部門協同做好醫療、生活保障;收集整理小王戰斗事跡,推薦在全旅宣傳。
“我軍因戰而生,政治工作也必然因戰才能生威。”該旅領導告訴記者,他們堅持把政治工作嵌入訓練一線,圍繞訓練進程一體籌劃戰斗動員、宣傳鼓動、立功創模等,把“生命線”嵌入“戰斗鏈”,充分發揮政治工作服務保證作用。他們還注重用好政策“工具箱”,根據新修訂的共同條令、《軍隊功勛榮譽表彰實施辦法》等規定,及時表彰獎勵在重大任務中表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
前不久,某分隊官兵完成任務載譽歸來。該旅機關第一時間為表現優異的官兵請功報獎。“這份冒著熱氣的獎勵,不僅點燃了我心中的一團火,也讓身邊戰友找準了奮斗方向。”帶領分隊在復雜特情下打出“滿堂彩”的胡連長榮立個人三等功,他說:“旅隊堅持獎當其績、獎當其時,大力營造崇尚榮譽、創先爭優濃厚氛圍,戰友們崗位建功的動力更加充盈。”
“習主席在中央軍委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實實在在為基層解難幫困,增強官兵獲得感和歸屬感’。”該旅領導介紹,持續深化政治整訓以來,他們要求各級政治干部撲下身子、深入基層,切實了解掌握官兵面臨的現實困難,梳理形成急難愁盼問題清單,采取務實舉措幫助協調解決。
一次任務中,該旅某連劉指導員發現,一向表現不錯的戰士小談在工作中屢屢出錯,生活中也情緒低落,常常一個人躲在角落里。
訓練間隙,劉指導員找到小談閑聊:“最近看你積極性不高,是不是訓練有壓力……”面對指導員關心,小談道出實情:父親不幸患病,昂貴的醫療費給家庭帶來較大負擔。劉指導員將小談遇到的困難及時上報機關。該旅機關指定專人跟蹤對接,一邊按照相關規定給予幫扶救濟,一邊安排思想骨干開展心理疏導,緩解小談的思想負擔。
月上梢頭,夜色闌珊。“地下龍宮”依舊燈火通明,記者看到,剛剛結束訓練任務的某發射營官兵馬不停蹄轉入復盤工作。復盤中,政治干部們積極發言,結合任務經歷總結訓練得失,提出多條建設性意見。
探 源
一切政治工作,都要為著前線上的勝利

我軍政治工作歷來有“堅持圍繞黨和軍隊中心任務發揮服務保證作用”的優良傳統。紅軍時期就鮮明提出“一切政治工作,都要為著前線上的勝利”。聶榮臻元帥曾指出,政治食糧和吃飯一樣重要,并結合自己從事政治工作的經驗深有體會地說:“在危機面前,在困難面前,靠什么鼓舞士氣?唯一的方法就是做思想政治工作,使他們明白奮斗的目標并為之赴湯蹈火。”
1934年2月,中國工農紅軍全國政治工作會議在江西瑞金召開。這是我軍歷史上的第一次全軍政治工作會議,是“在戰斗環境中來討論戰斗的政治工作”,對軍隊政治工作的理論、方針、原則和方法等問題作了正確的闡釋,如大會多次強調了“政治工作是紅軍的生命線”的科學論斷,確立了“一切政治工作為著前線的勝利,為著實現整個作戰計劃”的指導思想,規定了“從政治工作來領導提高紅軍中軍事技術與戰術”的要求,提出了“加強與改善政治教育工作”“造成鐵的紅軍”的任務,系統總結了戰時政治工作經驗,強調了加強游擊隊、赤少隊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并要求政治工作必須改進工作方式等。這對紅軍乃至后來人民軍隊的政治工作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在湘江戰役最緊急的關頭,中共中央、中革軍委、紅軍總政治部聯合給紅一軍團、紅三軍團下達指令:“應連夜派遣政工人員分入到各連隊去進行戰斗鼓動,要動員全體指戰員認識今日作戰的意義。我們不為勝利者,即為戰敗者,勝負關系全局。”
李志民上將善打政治仗,在長征中,時任團政委的他,在攻打浮山縣城時,開展強大的輿論攻勢,不費一槍一彈,既宣傳發動了群眾,又籌到了銀元和布匹。
正是我軍政治工作始終圍繞黨和軍隊中心任務發揮服務保證作用,凝聚了軍心士氣,激發了戰斗精神,我軍才能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實踐證明,緊扣黨和軍隊中心任務著力,是我軍政治工作地位得以彰顯、價值得以體現的重要前提。
(王婷整理、王瑞泓作圖)
視 點
校準政治工作的“坐標”
■何佳俊
去年金秋,習主席視察火箭軍某旅時強調,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發射架下,確保部隊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堅決聽從黨中央和中央軍委指揮。“做到發射架下”,這生動形象地告訴我們,政治工作必須始終聚焦主責主業,把服務強軍打贏作為根本職責。
我軍政治工作歷來是為黨和軍隊中心任務服務的。黨的方向就是我軍政治工作的方向,黨和軍隊的中心任務就是我軍政治工作的使命任務。我軍在初創時期就以法規形式明確,“政治工作的目的,是鞏固紅軍的戰斗力”,我軍政治工作在血與火的淬煉中,積淀形成了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優良傳統。
今天,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是黨的中心任務,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軍政治工作只有在強國強軍中找準方位和坐標,明確往哪前進、如何加強、怎么作為,才有時代性感召力,才能彰顯巨大威力。
當前,一些單位政治工作沒有實起來、深下去,自我設計、自我循環的問題還不同程度存在,主要原因就是游離根本、偏離中心、脫離實際。這需要我們在深化政治整訓中,校準政治工作的“坐標”,大力弘揚“堅持圍繞黨和軍隊中心任務發揮服務保證作用”的優良傳統。一方面,應在“圍繞”二字上下功夫。緊扣思想保證、組織保證、人才保證、作風保證、精神保證等內容,教育引導官兵堅定理想信念、強化使命擔當,把思想行動統一到習主席和中央軍委的決策部署上來。另一方面,應在“作用”二字上見成效。服務保證作用的充分彰顯,需要對部隊中心任務研得透、跟得緊,對新時代官兵的新情況、新特點摸得清、把得準,以及做到政治工作思維理念、方法手段的實與新。只有把三者緊密結合起來,政治工作才能有的放矢、入腦入心,從而把精神力量轉化為推動強國強軍事業不斷向前發展的不竭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