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英雄與“新生代”的對話

今年春節,鄧彰德與空軍某部3連官兵視頻連線。練榮 攝

空軍某部3連榮譽室展示的鄧彰德事跡(上排中)。何育濤 攝

“鄧彰德班”新跳傘員從機艙門躍出。朱海濤 攝
近日,空軍某部3連“鄧彰德班”收到一個包裹,里面裝有一面錦旗和一封信。
這個包裹,是91歲抗美援朝特等功臣、二級英雄鄧彰德寄來的。今年7月,四川省南充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和南充市軍隊離退休干部休養所組織開展“傳奇英雄·江上傳旗”活動。活動現場,鄧彰德通過視頻連線,向“鄧彰德班”全體戰士贈送一面印有“爭做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時代革命軍人”字樣的錦旗。
前不久,連隊結束駐訓歸營。干休所工作人員按照鄧彰德的囑托,準備將錦旗寄出。鄧彰德特意給“鄧彰德班”寫了一封信,鼓勵戰士們牢記“人在陣地在”的班魂,大力弘揚部隊優良傳統和戰斗精神。收到來信后,“鄧彰德班”全體戰士倍感振奮,給老班長寫去一封回信。這里,我們向讀者推薦這兩封信,感受跨越70多年的精神傳承。
(段超、解放軍報特約通訊員朱海濤推薦)
親愛的娃娃們:
前幾天,干休所的小同志告訴我,要把為你們準備的那面錦旗寄出。我想了想,還想給你們寫封信,和你們多聊幾句。
2022年,你們和我第一次聯系上,我才得知部隊用我的名字給你們班命名。我連著好幾宿沒睡踏實,又激動又覺得臊得慌。這哪是我能配得上的榮譽?那是多少好兄弟、好戰友用血、用命換來的!
我今年91歲,很多事都不記得了。可一想起上甘嶺,想起陣地上炮火連天的戰斗場景,感覺就像發生在昨天。
我們跨過鴨綠江時,正值冬天。江風像刀子似的,刮得人臉生疼。我的一雙腳凍得發紫,每走一步都鉆心地疼。可隊伍里沒一個人吭聲,都咬著牙往前走——這就是咱中國軍人的“犟勁”。
那時,陣地坑道里斷水斷糧是常事。嗓子干得冒煙,嘴唇裂得出血,我們就舔舔石壁上的濕氣。有個戰友揣著幾塊光滑的小石子,塞給我一塊:“嘴里含這個當水果糖咂咂,能解渴!”后來,這個戰友上了陣地,再也沒回來。可我們始終堅信,哪怕打到只剩最后一個人,也決不能退——這就是咱中國軍人的“韌勁”。
當時,炮火轟得地動山搖,我們的耳朵被震得啥也聽不見。可我們把手里的鋼槍攥得緊緊的,看到發起進攻的手勢,根本顧不上想生死,沖上去就沒想過回頭——這就是咱中國軍人的“拼勁”。
如今,你們接過這面錦旗,接下的是咱們一代代軍人的魂。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我愈發覺得,歷史絕不能忘。你們不只要當個好兵,更得明白當兵是為了什么。
你們要做“有靈魂”的兵——“聽黨話、跟黨走”這6個字,不是掛在嘴上的口號,要像釘釘子一樣牢牢釘進心里、烙在骨頭上。無論走到哪里,無論什么時候,都得記得咱們當兵是為了誰、靠的是誰。
要做“有本事”的兵——現在條件好了,裝備越來越先進,但更要下苦功夫訓練。武器要摸得熟,練到“人槍合一”才是真本事。戰術要學得透,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上了戰場才能冷靜判斷,一招制敵。
要做“有血性”的兵——別怕打硬仗,越是難啃的骨頭越要沖上前。平時訓練要多跟自己較勁,今天多流一滴汗,戰場上就多一分勝算。別怕困難,天大的壓力頂得住,才是男子漢。
要做“有品德”的兵——走到哪里都別忘了軍人的本分,一言一行都要對得起這身軍裝,對得起“人民子弟兵”這個稱呼。
在視頻里看到你們年輕的模樣,聽說你們參加比武競賽、搶險救災表現都很好,我就知道咱們的軍隊一代更比一代強。奮斗的青春才精彩。人這一輩子,能為國家出份力,才算沒白活。
娃娃們,希望你們把“鄧彰德”這個名字背后我們老一輩軍人的戰斗精神銘記在心,強軍路上別惜力氣。現在練就一身真本事,將來在戰場上才能頂得上、打得贏。希望你們用熱血、用擔當,拼出你們這一代軍人的精彩來。
如今生活條件好了,黨和政府對我非常照顧,我要爭取多活幾年,能看到建軍100周年、新中國成立80周年。我還想回老部隊看看你們,看看部隊現在建設成啥樣子了。不過,要是實在走不動、去不成,我也沒啥遺憾,這不一直和你們有聯系嘛。
我在四川等著你們的好消息,等著看你們建功立業,捷報頻傳!
鄧彰德
尊敬的鄧彰德老班長:
收到您的來信后,指導員集合全連官兵進行了宣讀。望著那面錦旗,聆聽您的囑托,我們心里都像燃著一團火。您在信中講述的那些戰斗往事,讓我們更加明白這面錦旗的分量。
老班長,“鄧彰德班”這4個字,不是簡單的代號,是您和戰友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精神豐碑。每次我們喊出“人在陣地在”的班魂時,都覺得肩上沉甸甸的——這面錦旗,承載著你們“陣地不能丟、祖國得護好”的錚錚誓言,融匯了一代代軍人的犟勁、韌勁和拼勁,賡續著連隊的精神血脈。請您放心,雖然今天我們守護的“陣地”不一樣了,但這種精神從未改變。
去年深秋,我們班全員參加跨區機動演訓任務,擔任“紅軍”前沿突擊隊。深夜氣溫驟降、暴雨傾盆,指揮系統突遭強電磁干擾。我們沒有慌亂,立即啟用備選預案,在雨夜穿插7公里,準時到達指定點位,成功“端”掉“藍軍”指揮所。
班里的列兵梁杰,下連時訓練成績墊底。班長給他講您的成長故事,講您如何一步步成為戰斗英雄。梁杰把“人在陣地在”寫在頭盔內襯上激勵自己,后來他不僅在考核中獲得優秀,還在營戰術比武中背著模擬重傷的戰友沖過終點。
這樣的故事,在咱們班還有很多。每一次長途拉練最后幾公里,每一次險難課目攻堅,我們都會喊響“不怕苦、不畏難,像老班長一樣守好戰位”的誓言。您和戰友當年用生命堅守的上甘嶺,如今被我們“搬”進模擬訓練中心、融進紅藍對抗系統、寫進攻防突擊戰術方案——雖然裝備變了、戰場變了,但我們的血性、擔當和打贏決心,從未改變。
老班長,連隊榮譽室里掛著一張您的老照片。每次參加集訓或執行重大任務前,我們都會整齊列隊,向照片敬禮,提醒自己:我們不僅是“鄧彰德班”的兵,更是英雄精神的傳人。
聆聽您的戰斗故事,是每一名新兵下連、每一名新干部報到時的“第一課”。您在上甘嶺戰役中帶領全班打退敵人多次進攻、身負重傷仍堅持戰斗的事跡,您把僅有的半壺水留給傷員、自己舔石壁堅守戰位的細節,您和戰友當年“以石代糖”、苦中作樂的故事,被我們改編成情景劇在單位強軍故事會上演,深深感動了臺下的官兵。
這些年來,我們始終以您為榜樣,無論是比武考核還是重大任務,我們班都力爭站排頭、爭第一。我們要把“鄧彰德班”的旗幟舉得越來越高,用實際行動踐行“像英雄模范那樣堅守、像英雄模范那樣奮斗”的連魂。您的精神已經深深烙印在我們的戰位上,融入我們的日常行動中。
咱們班還有個堅持多年的傳統:過年時,班長會給每人發一顆水果糖和一塊洗干凈的小石子,大家先含糖、再品石,在舌尖短暫的甜蜜與持久的澀意中去體會你們當年“含石止渴、以苦為甘”的堅韌。
向您報告一個好消息:在前不久舉行的九三閱兵中,我們班的集體一等功獎旗被放置在戰車艙內,隨空降突擊方隊一起通過天安門廣場,光榮接受黨和人民的檢閱。
請老班長放心,我們一定不負您的囑托,不負“鄧彰德班”的光榮稱號,以過硬本領和優異成績續寫“鄧彰德班”的榮譽。
最后,衷心祝愿您身體健康。我們在軍營盼望您的到來,期待著您來給我們講一講當年的戰斗故事。
“鄧彰德班”全體戰士
制圖:扈 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