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軍某部——
電磁對抗擺脫套路
■解放軍報記者 王 越 特約記者 胡勇華

空軍某部官兵奔赴戰位。陳明揚 攝
秋日高原,晨曦微露。某駐訓場,空軍某部一場實戰化訓練悄然打響。雷達方艙內,操縱員石毅豪緊盯屏幕,指尖在操作面板上跳躍,屏幕上顯示,來自不同方向的兩個目標正同時向陣地逼近。
突然,其中一個目標信號時隱時現。石毅豪調整操作模式,持續跟蹤監控,經過仔細甄別,石毅豪跟戰友們識破“敵”詭計——“敵”試圖聲東擊西,利用一個目標釋放電磁干擾,掩護另一個目標低空突襲。判明對手意圖后,參訓官兵將計就計,操作裝備成功捕捉來襲目標。
“電磁對抗是‘看不見的戰斗’,攻防對抗激烈,戰機稍縱即逝,必須把戰場上的各種可能預想充分。”雷達操縱員陳明揚講起之前的一次對抗訓練。當時,他們按預定戰術鎖定對手低空目標,卻被突然釋放的電磁干擾信號迷惑,結果“敵”機從防御盲區進行突防。
原來,陳明揚和戰友們處置特情時依賴以往經驗,按照“先跟后判再聯動”常規處置方法進行操作。殊不知,對手早已跳出“依既定航線抵近,變換飛行姿態”的套路,主動“鉆”進雜波較多的電磁干擾區展開低空突防。對抗中,陳明揚和戰友們按照固定套路執行操作流程,結果貽誤了戰機。
“戰場態勢瞬息萬變,敵情不可能按部就班、一成不變。制勝未來戰場,必須摒棄思維定式。”該部領導介紹,為增強官兵敵情意識,他們利用訓練間隙常態組織復盤研討,引導官兵總結梳理戰場上可能出現的復雜特情,針對訓練中暴露出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
“雷達陣地遭‘襲’,指揮通信系統受損”“轉移時遇‘敵’無人機群襲擾”……該部匯總梳理各類特情險情,探索制訂相應處置方案并建立“特情案例庫”。
“戰場上,敵情不斷變化更新,我們發現敵情、判明敵情的方法手段也要持續升級。”軍士李鑫說,前不久一次訓練中,面對對手釋放的電磁干擾信號,他根據“特情案例庫”記錄的相關波形分析干擾規律,精準判定干擾類型,采取反干擾措施。經過一番緊張操作,目標回波再次出現在雷達屏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