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規范,還要靈活運用
■柴文靜
天色漸暗,戈壁灘風沙滾滾。借著一簇簇駱駝刺叢掩護,幾名戰士悄然穿行。
“東南方向疑似有小股‘敵人’出沒!”在第83集團軍某旅組織的這場紅藍對抗中,收到上等兵、潛伏哨小齊上報的情況,紅方指揮員、某連周連長立即派偵察組前出處置。
行進中,偵察組組長、某班左班長低聲提醒戰友:“動作要標準規范,給對手來個出其不意……”組員們結合平時訓練要求,壓低身形、警惕觀察、掩護前進。
不多時,小組一行人抵近至目標區域,可百般搜索不見“敵”蹤。疑惑之際,藍方突然從四面八方包圍過來,偵察組直接被“包了餃子”。
“我們行進規范合理,是怎么被發現的?”行動失敗,左班長既憋屈又茫然。
這時,藍方指揮員、作訓科高科長拿起軍用望遠鏡遞給左班長,讓他望向遠處一處駱駝刺叢。
只見駱駝刺叢中,一只作戰靴若隱若現。這正是紅方潛伏哨小齊所在位置。盡管他潛伏全程悄無聲息,但露出的作戰靴已暴露了自己。藍方發現后并未輕舉妄動,而是在周圍設伏,守株待兔。
“潛伏哨動作符合平時訓練規范,但若是根據現場隱蔽地域實際雙腳稍微并攏,就能被吉利服和沙丘遮擋,我們也很難發現。”高科長指出問題所在。
放下望遠鏡,看著身邊“被俘”的戰友們,左班長滿臉通紅:“小齊的潛伏動作是我給他規范的。連長一直說要根據戰場情況靈活應變,我今天終于理解了。”
原來,以往日常訓練中,左班長對全班戰友要求比較嚴格,把每個訓練動作規范得一清二楚,從持槍姿勢到躍進路線,都要求保持統一,還經常組織正誤對比來糾正班內人員的戰術動作。周連長曾提醒他,動作規范只是基礎,“上了戰場要靈活運用”。
“練兵備戰固然需要高標準、嚴要求,標準戰術動作也確實能夠最大化提升作戰效率,但若不考慮戰場實際環境,固守教條、動作僵化,就會與實戰要求背道而馳。”復盤檢討時,周連長告訴大家。
他回憶,此前一次連戰術考核,一名上等兵緊急接到“傷員左大腿骨折”特情。這名戰士冒著“炮火”前出檢查傷情后,又轉身跑回幾十米外的裝備車,翻找拿出夾板、急救包、止血帶等急救用品。整個過程規范有序,卻足足持續了十多分鐘。當時他并未考慮到,傷員腰間的內腰帶就可以被用作止血帶,旁邊散落的粗樹枝也可當作簡易夾板。如果就便取材利用,傷員急救時間能大幅縮短,戰場風險也會大大降低。
“標準動作有助于練好基本功,但要在此基礎上活學活用”“打得贏才是硬標準”……見官兵紛紛點頭,連長隨即引導大家檢視反思訓練中存在的問題現象:潛伏偽裝,地形因素考慮不周;掩體構筑,不按身形測量按固定標尺;裝備運用,戰術單一墨守成規,等等。官兵你一言我一語,許多“病根”被一一挖出。
“戰場上,只有規范動作還不夠。”厘清認識后,左班長改變了以往訓練思路,日常訓練更注重引導大家緊貼任務實際,因時因勢靈活應對各類復雜情況。
后來一次跨晝夜對抗,左班長帶領班組向“敵”指揮所側翼迂回。按原定路線,需穿越一片開闊地,但當晚月光皎潔,強行通過容易暴露。左班長研判形勢后,果斷改變計劃,選擇從一條干涸溝渠中繞過,不僅成功避開“敵”夜視器材偵察,還比預定時間提前抵達,為后續行動贏得了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