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協作燃旺教育爐火
■繆華斌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周宇鵬
西北戈壁駐訓場上,第75集團軍某旅的學習課堂別開生面——來自軍事航天部隊的專家手持激光筆,講述軍事航天發展的輝煌歷程,從早期探索到現代應用,從技術突破到創新價值,一個個專業知識點隨著生動講解深入人心。這次打破軍種界限的特色授課,正是該旅創新構建“教育區域協作矩陣”,整合優質資源為官兵成長賦能的生動縮影。
“教育不能畫地為牢,要‘走出去,請進來’。”該旅領導在教育工作準備會上的一句話,道出了創新教育模式的初衷。以往,受限于駐訓地域偏遠、專業力量不足等現實條件,各分隊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有時面臨“內容單一、形式固化”的困境:要么是“你講理論、我記要點”的傳統模式,要么是學網課、放視頻,缺乏有效互動,官兵的學習熱情和教育實效都不理想。如何打破這一局面?旅黨委一班人在調研中發現,無論部隊駐地還是駐訓場周邊,都蘊藏著教育“富礦”。基于此,“整合區域資源、搭建協作平臺”的思路逐漸清晰,一場覆蓋多領域、聯動多單位的教育創新就此展開。
此次駐訓期間,得知附近有軍事航天部隊和部隊體系醫院,該旅政治工作部主動對接,很快商定系列教育協作活動。軍事航天部隊的專家專程來旅授課,結合現代戰爭實例,深入講解前沿軍事技術,讓官兵們大開眼界。
不僅如此,幾周后,一場匯聚三方力量的“先進典型面對面”交流活動在野外訓練大棚拉開帷幕——部隊體系醫院的軍醫結合多次參加高原衛勤保障的親身經歷,講述艱苦環境中守護官兵健康、搶救生命的動人細節;該旅女子導彈連指導員斯娜拉姆則以“巾幗不讓須眉”的演訓經歷為切入點,講述連隊官兵克服風沙嚴寒,精準操作導彈命中靶機的經過……臺下,來自3個不同單位的官兵代表圍坐一堂,時而為典型事跡鼓掌,時而舉手提問,大家圍繞“如何在艱苦環境中保持戰斗熱情”“不同崗位如何踐行強軍目標”等話題展開熱烈交流。
如今,該旅的“教育區域協作矩陣”不斷擴容升級。前段時間,旅里主動聯系駐地軍事檢察機關,邀請檢察官上門授課輔導。檢察官從“手機泄密被追責”的警示故事講到“網絡交友引發糾紛”的真實案例,還現場為官兵答疑解惑。“以前總覺得這種事離自己很遠,聽完課才知道,安全隱患就在身邊。”課后,某連戰士小張把學到的知識點整理成“小貼士”粘貼在筆記本上,時刻提醒自己。
區域協作、資源共享,燃旺教育爐火,不僅滿足了官兵學習需求,更激發了大家參與熱情。某導彈營教導員說:“現在站在講臺上授課的,不再總是我們這些老面孔,課堂充滿了新鮮感,大家充滿期待、收獲滿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