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部戰區空軍某基地積極打造聯訓平臺
跨域聯訓駛入體系練兵“快車道”
編者按 全軍合成訓練現場會指出,瞄準形成基于網絡信息體系的聯合作戰能力,加快構建新型軍事訓練體系,下大力抓好合成訓練創新發展。南部戰區空軍某基地打造基地化聯訓平臺,通過場景化設計、模塊化編組、體系化對抗、任務式指揮、自主式協同等方法,提升合成作戰效能和練兵質效,進一步推動合成訓練常態化、多樣化、實戰化。
解放軍報訊 廖詩寬、記者陳典宏報道:空中,戰機機動待戰;地面,地導雷達建群組網;海上,艦船分區布防……南國春日,在南部戰區空軍某基地統一導調指揮下,一場多軍兵種合成訓練立體展開。大家密切協同、高效配合,展現出高水平體系作戰能力。這是該基地以基地化聯訓平臺為依托,進一步推動合成訓練常態化、多樣化、實戰化的一個縮影。
“以往開展跨軍兵種合成訓練,兵力資源難整合、訓練安排難統合、體系練兵難配合,難以適應信息化聯合作戰需求。”該基地領導介紹,為破解這一難題,他們立足自身區位和資源優勢,通過整合軍兵種力量要素、數據資源和演訓經驗,打造跨軍兵種、跨作戰域的基地化聯訓平臺。平臺通過模擬真實戰場環境、設置復雜戰術背景,為部隊開展合成訓練提供逼真條件,多軍兵種部隊打破壁壘、“同臺礪劍”,推動體系練兵駛入“快車道”。
一方牽頭組訓,多方多域聯動。每次訓練前,基地機關確定作戰場景和任務目標,由區域內航空兵單位牽頭,對接整合各軍兵種部隊訓練內容、兵力、區域、時間、組織形式等需求,精心設計典型行動和對抗樣式,明確訓練課題、參訓兵力、區域劃設、訓練保障和實施方法等,聯動各參訓單位制訂訓練計劃,同步協同區內、區外多軍兵種相關兵力參加。通過多種方式,全程開展聯合戰中籌劃、臨機任務規劃、滾動調整計劃等作業。依托“云端+終端”指揮系統,實現態勢實時感知、方案動態調整、效果精準評估,帶動部隊探索解決體系練兵難題,不斷改進訓練模式、提升作戰能力。
碧海之上,飛行員駕機前出偵察。他利用機載雷達鎖定目標后,將信息快速傳送至艦艇。在戰機指引下,艦艇迅速捕獲目標。“發射!”導彈騰空而起,成功“擊毀”目標。
“多場景帶入、多情況導入、多方式導調,讓基地化聯訓從簡單疊加向深度融合轉型。”該基地領導介紹,僅去年一年,已有多支來自不同軍兵種的部隊在此完成聯訓。如今在基地,“多域力量聯合、一線自主協同的實戰化對抗”訓練模式,已經成為常態,基地化聯訓的“種子效應”持續釋放。
一次聯訓時,多架“敵”機以超低空、強干擾方式突襲而來。危急時刻,該基地所屬地導某旅營長果斷下令切換信道,迅速與兄弟部隊情報組網、通信互聯。各作戰單元多點布勢梯次搭配、多層火力環環相扣,形成立體防空火力網。最終,該營依托多方提供的空情信息成功破局,精準命中來襲“敵”機。
“基地化聯訓平臺的搭建,為推動合成訓練常態化、多樣化、實戰化提供了有力支撐,不僅實現訓練資源集約高效利用,還通過構設逼真戰場環境,有效提升訓練實戰化水平。”該基地領導介紹,下一步,他們將健全制度機制,拓展聯訓領域,打造全域聯合作戰“試驗田”,推動作戰理念、指揮模式、保障體系全面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