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四川總隊內江支隊為每個中隊配發榮譽展示架——
獎狀獎章曬出來 教育辨析深下去
■彭亞東 郭泰權 解放軍報特約通訊員 洪福樂
“我要以哥哥為榜樣,立足崗位精武強能、扎根軍營矢志奮斗……”日前,武警四川總隊內江支隊機動中隊組織一場“榮譽背后的故事”分享會,維吾爾族戰士麥吾蘭江指著榮譽展示架上的一枚“四有”優秀士兵獎章,深情講述自己與哥哥接力從軍、崗位強能的故事,令臺下官兵深受觸動。
該支隊領導介紹,為更好發揮榮譽激勵感召作用,他們為每個中隊配發榮譽展示架,將見證官兵奮斗足跡的獎章證書、展現單位建設新貌的物件物品等進行集中展陳,用強軍故事、典型事跡激勵官兵立足崗位、建功軍營。
麥吾蘭江的哥哥曾服役于新疆軍區某團,服役期間多次參加大項任務。在哥哥的影響帶動下,麥吾蘭江選擇報名參軍。入伍后,他認真學習、刻苦訓練,去年底被評為“四有”優秀士兵,獲得戰備訓練嘉獎,成為班里唯一一名將“四有”優秀士兵獎章擺進榮譽展示架的上等兵。
“以往,我們把‘榮譽’放在抽屜里、庫房內;如今,我們把‘榮譽’擺在展示架上,大力營造‘學典型、當先進、爭榮譽’的濃厚氛圍,用榮譽背后的故事持續激發官兵奮斗強軍的熱情動力。”該支隊領導表示,“榮譽進班排”活動開展以來,他們利用重大節日、政治教育、遂行任務等時機,組織官兵講奮斗故事、話感悟體會,激勵他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踔厲奮發、勇毅前行。
布置榮譽展示架時,該支隊執勤三中隊后勤班班長何健心晨望著空蕩蕩的格子犯了愁:后勤班由炊事員、維修工、司務長等人員組成,他們長期與三尺灶臺、維修工具、賬本打交道,立功受獎機會不多,榮譽展示架上僅有一枚“四有”優秀士兵獎章。
一次談心交心,后勤班上等兵沈建鵬不經意間流露出“后勤崗位出不了成績”的想法。經過深入交流,該中隊指導員張東升發現,有類似想法的戰士不在少數,有的感覺“后勤崗位是‘被遺忘的角落’”,有的認為“班組成員應當視情調整,榮譽評定要兼顧平衡”。張東升敏銳意識到,部分戰士對“如何樹立正確的榮譽觀”存在思想誤區。經過一番思考,他決定在中隊組織一場“榮譽觀”辨析會。
辨析會上,張東升沒有簡單講道理,而是結合后勤班近年來完成任務情況連續發問:“山火救援,炊事員三天兩夜提供熱食保障,是不是作貢獻?庫區抗洪,駕駛員奮不顧身搶運物資,算不算有成績……”經過深入的討論辨析,官兵明白了一個道理:榮譽既是一種無上榮光,更是一種奮進力量,要體現在戰位上、行動中!
會后,該中隊在各班榮譽展示架旁專門設立“奮斗目標欄”,為每個班、每名戰士設定“跳一跳,夠得著”的目標,引導大家自覺把個人奮斗目標融入強軍實踐,鼓勵大家早日將自己獲得的獎章、獎杯擺進榮譽展示架。
“沒有榮譽就創造榮譽,不是標兵就爭當標兵!”找準奮斗目標后,何健心晨帶領后勤班重新制訂學習訓練計劃,在一次次任務中提升后勤保障水平。去年年底,因工作表現突出,何健心晨榮立個人三等功。表彰會后,他如愿將這枚沉甸甸的三等功獎章擺進榮譽展示架。
“榮譽之所以可貴,是因為它生動體現了奮斗者的精神品質。”該支隊領導說,“榮譽進班排”活動中,他們不僅集中展示班排和個人獲得的獎章證書,還將見證官兵奮斗歷程的照片、小物件等擺進榮譽展示架進行集中展陳,讓官兵深刻體悟榮譽背后蘊含的精神力量,引導大家珍惜集體榮譽、傳承優良作風,在接續奮斗中擔當新使命、書寫新榮光。
新兵何邦能剛下連時,覺得守庫任務枯燥乏味,“練不出真本事”。察覺到他的思想波動后,班長普王飛以自己獲得的兩枚三等功獎章為例,鼓勵他立足平凡崗位發光發熱。入伍10年,普王飛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一天巡查庫區2次,往返16公里,還多次在上級比武中榮獲佳績,被評為總隊“百名優秀班長”。普王飛的奮斗故事,讓何邦能深受啟發:把平凡的事做到極致,就是非凡。
前段時間,該支隊某中隊兩個單獨執勤點撤收。討論新營房使用、庫室物資搬運方案時,官兵紛紛表示,班排榮譽展示架不能少、拼搏奮斗的精神不能丟。
榮譽感召激發奮進動力,榜樣力量催生精武豪情。該支隊領導介紹,“榮譽進班排”活動開展以來,有效激發了官兵崇尚榮譽、珍惜榮譽、爭創榮譽的熱情動力。近期,該支隊官兵在多項重大任務中奮勇沖鋒,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績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