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出擊 淬煉劍鋒
——火箭軍某部組織夜間訓練見聞
■崔釗釩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張新凱
仲秋子夜,火箭軍某部一場夜間訓練進入關鍵階段。
密林間,某營李營長帶領官兵密切配合,駕駛戰車向目標區域快速機動。
突然,一場大雨不期而至,山間道路泥濘不堪。李營長通過車載電臺提醒各裝備車駕駛員密切觀察路況,拉大前后車間距,部隊機動速度明顯降低。即將占領陣地時,一輛裝備車意外陷入泥坑。李營長指揮應急保障小組沖進雨幕,爭分奪秒展開作業。經過一番緊張操作,裝備車緩緩駛出泥坑,部隊繼續向目標地域挺進。
“只有在難局險局危局中經受淬煉,才能練就克敵制勝的過硬本領。”該部領導介紹,夜間訓練籌劃階段,機關專門勘選數十處訓練場地,緊貼實戰構設戰場環境,立起“聚焦實戰訓、從嚴從實評”的鮮明導向。為了讓訓練更有針對性,該部根據官兵平時訓練表現,精心設置導彈戰斗發射、快速轉換部署等重點內容,檢驗部隊復雜條件下應急應戰能力。
夜色如墨,急促的哨音劃破夜空,一場戰斗發射訓練拉開戰幕。參訓官兵迅速集結,全副武裝到達各自戰位,駕駛裝備車輛向指定點位進發。
“發現‘敵’無人機偵察,快速隱蔽!”行進途中,隨著指揮員指令下達,駕駛員停車熄火,官兵利用叢林地形、搭設偽裝網快速完成偽裝防護作業,有效規避“敵”無人機偵察。
“夜訓不是簡單地在夜間完成白天的動作,而是要把實戰中夜間可能遇到的敵情和困難全部練一遍。”該部領導告訴記者,進入后半夜,人體機能有所下降,夜間訓練對官兵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記者在訓練現場看到,訓練全程設置戰術背景,融合穿插基礎操作、技戰術運用等多個課目,導調組根據考核進度,臨機導調“敵”無人機偵察、戰斗“減員”等多個特情。不僅如此,他們根據作戰形態和作戰樣式變化,探索夜訓單元對抗、編組對抗方法路子,遴選專業骨干組建藍方分隊擔任“磨刀石”,在高強度、高仿真對抗中檢驗官兵實戰能力。
一路行進,“戰斗”不斷,藍方分隊發起多波次襲擾、多方向進攻,參訓官兵使出渾身解數與對手斗智斗勇,最終按時抵達發射陣地并完成模擬發射任務。
臨近破曉,戰斗警報又一次響起,官兵馬不卸鞍再度出發,一輛輛戰車在轟鳴聲中隱入密林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