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加油”變“加壓”
——信息支援部隊某部一名分隊長做好一人一事思想工作的一段經歷
■康世超 高大強
夜色靜謐,信息支援部隊某部值班室內,電腦屏幕光影閃爍,鍵盤聲噠噠作響,一場新課目訓練正在緊張進行。
操作中,某分隊技術骨干、中士冉淼敲擊鍵盤的雙手卻有些遲疑。復盤檢討時,他也支支吾吾,似乎心事重重。
這位素來沉穩的骨干突然表現異常,引起了分隊長趙程旭的注意。
“最近是不是繃得太緊了?”訓練間隙,趙程旭走到他身邊,隨口問道。小冉低聲應道:“可能沒休息好,有點不在狀態。”
“咱們守衛的是無形疆域,精神頭就是戰斗力。多加油,有難啃的‘硬骨頭’,隨時拉我一起上!”趙程旭語氣誠懇。
冉淼微笑點頭,但趙程旭能察覺出,戰友的心頭依然有“包袱”。
此后幾天,小冉的狀態沒有明顯回升,深夜值班時也添了幾分沉默。一次值班時,他出現本不該有的小疏漏,導致在模擬對抗中亮起了“紅燈”。
這把“尖刀”為何變鈍了?為何不愿敞開心扉?趙程旭一時有些束手無策。了解情況后,連隊指導員語重心長告訴他:“我們的戰士,指尖敲擊的是使命,心底奔涌的是忠誠。談心交心不能光喊‘沖啊’,得像戰場偵察一樣細致,用心讀懂那些寫在眉頭、壓在心底的成長的煩惱。”
這番話,吹散了趙程旭眼前的迷霧,給了他很大啟發。認真思考后,他轉換思路,不再急于正面“突破”,而是運用迂回戰術,細心留意關于小冉的點點滴滴,并主動靠上去關心。訓練間隙交流、飯堂就餐閑談、游戲環節搭檔……漸漸地,他對小冉越來越了解。
與一名戰士閑聊時,趙程旭捕獲關鍵信息:“分隊長,冉淼打心底里敬重您,但總怕達不到您的標準,這種心理壓力會導致越著急越邁不開腿。”
原來,此前一段時間,崗位能力認證考核即將到來,冉淼很是焦慮,曾私下向幾名戰友吐露心聲:“新裝備新理論學起來像負重越野,總覺得跟不上趟”“擔心自己這把‘刀’不夠快,被淘汰了”“怕考核‘掉鏈子’,給集體抹黑”……
聽到這些,趙程旭心頭微微一顫:原來自己那些習以為常的鞭策與期許,落在積極上進的冉淼肩上,竟成了沉甸甸的壓力。
當天夜里,他反思感到,部隊轉型建設提速,對官兵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有些年輕戰士渴望快速成長進步,但往往欲速不達,這種情況下,“加把勁”“你能行”之類的簡單鼓勁,有時反而會增加壓力。
摸清問題后,趙程旭和連主官商量,決定發起一場“破障行動”。大家集思廣益,制訂了詳細計劃。
隨即,連隊升級了“官兵心聲”網絡平臺,除問卷調查外,還結合官兵日常訓練表現、理論學習成績波動等信息,更及時了解官兵活思想。
趙程旭深知,有些心事在“同一個戰壕”里更易傾吐。于是,他不再空喊“加油”,而是利用工作間隙或課余時間與冉淼閑聊,講述自己的經歷,在潤物無聲的共情中進行教育引導,幫小冉解壓。
“成長路上沒有坦途,你爬的坡,我也曾爬過……”看出冉淼的“本領恐慌”,趙程旭提議組建“尖兵互助組”,自己擔任組長,邀請經驗豐富的老班長和剛通過考核的骨干,利用點滴時間為冉淼等遇到瓶頸的戰友“開小灶”,把訓練中的難點、易錯點整理成“闖關秘籍”,在內部共享。
當小冉發現自己并非孤軍奮戰,而是與身邊戰友一起并肩沖鋒,心中的焦慮漸漸消散。
鍵聲傳心語,真情破“心障”。這段時間以來,連隊為不少戰士厘清思想困惑、解決實際困難、校準奮斗方向,大家訓練和工作的勁頭水漲船高。
前不久,一場綜合能力對抗訓練打響。面對無形戰場復雜“敵情”,冉淼思路清晰、運指如飛,及時果斷處置,成功守住了網絡關鍵節點,得到戰友一致認可。
訓練結束,冉淼主動找趙程旭匯報,眼神堅定而明亮:“報告分隊長,任務順利完成,請求加入下一批‘淬火’集訓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