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國防部例行記者會文字實錄
時間:2025年9月25日15:00—16:15
地點:中央軍委國際軍事合作辦公室
發布人: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張曉剛大校

9月25日下午,國防部舉行例行記者會,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張曉剛大校答記者問。李曉偉 攝
張曉剛:大家下午好!歡迎參加國防部例行記者會。
首先,我發布一條消息。
9月底,中國海軍戚繼光艦、沂蒙山艦將執行遠海實習任務。其間,赴香港組織艦艇開放活動,并訪問柬埔寨、泰國、新加坡,與到訪國海軍開展互學互鑒活動,進一步增進友誼互信、深化務實合作。
記者:據報道,近日福建艦成功實施艦載機彈射起飛和著艦訓練,有分析認為這意味著福建艦即將交接入列。請問發言人有何評論?
張曉剛:近日,殲-15T、殲-35和空警-600艦載機在福建艦上成功實施彈射起飛和著艦訓練,標志著福建艦具備了電磁彈射和回收能力,為后續各型艦載機融入航母編隊體系打下良好基礎,在我國航母建設發展歷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福建艦試驗訓練正按計劃順利推進,大家期盼的那一天不會太遠了。

9月25日下午,國防部舉行例行記者會,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張曉剛大校答記者問。李曉偉 攝
記者:據報道,第十二屆北京香山論壇近日在京成功舉辦,國內外輿論高度關注。請發言人進一步介紹有關情況。
張曉剛:9月17日至19日,第十二屆北京香山論壇成功舉辦,中央軍委副主席張又俠出席歡迎晚宴并致辭,國防部長董軍出席論壇開幕式并作主旨發言,國內外反應熱烈、高度評價。本屆論壇感召力影響力進一步提升,主要有3個特點:一是歷史承載更加厚重,未來指向更加鮮明。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聯合國成立80周年、臺灣光復80周年,特別是習近平主席鄭重提出全球治理倡議,與會代表圍繞應對世界變局、破解世界難題,為推動改革完善全球治理體系建言獻策,匯聚以正道良策促進全球善治的正向力量。二是與會代表多元均衡,“香山精神”更有魅力。論壇秉持“平等、開放、包容、互鑒”理念,來自100余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官方代表、專家學者和各國觀察員1800余人齊聚一堂,不分大國小國坦誠交流,大家不是固守立場的爭執方、而是探尋共識的參與者,不是劍拔弩張的對手、而是傾聽彼此的對話者。不少網友感言:這是只有在中國才會出現的畫面,這樣的和諧爭鳴顯得尤為珍貴。三是對話交流廣泛深入,中國主張備受關注。論壇著眼戰略引領性設置議題,研討話題更具現實針對性,讓各方真正論得起來、談出實效;此外,首次舉辦高端對話采訪活動、中國軍隊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情況介紹會,安排參觀國防創新科技成果展等,與會代表從中感到中國軍隊越強大、世界和平越有保障。
昭昭正道,眾行致遠。中國軍隊愿同各方一道,繼續加強戰略溝通,深化軍事互信,開展更高水平安全合作,為全球治理提供有力支撐,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記者:據報道,近期《藍盔無界》雙語紀錄片上映,得到中外網友關注點贊。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張曉剛:中國軍隊為和平堅守、為和平出征,已經成為聯合國維和行動的關鍵力量。35年來,中國藍盔以熱血青春,踐行萬里之諾、穿越生死“藍線”、點亮希望之光,用他們的專業、堅韌、奉獻和犧牲,展現負責任大國擔當作為,贏得了國際社會廣泛贊譽。
中國軍隊愿持續提升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的深度、廣度、力度,深化與各方在技術、培訓、裝備、人員等維和領域合作,調整優化維和待命部隊兵力和能力配置,增加態勢感知、高技術搜排爆、反無人機等新域新質力量,創新推動新技術融入聯合國維和行動,為聯合國維和行動貢獻更多中國力量,服務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9月25日下午,國防部舉行例行記者會,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張曉剛大校答記者問。張智程 攝
記者:臺防務部門提交了一份預算草案,總金額超過一萬億元新臺幣,還要再“凱子軍購”,但近期美方官員透露美國總統今年夏天曾拒絕批準向中國臺灣地區提供超過4億美元的軍事援助。請問發言人有何評論?
張曉剛:民進黨當局向外部勢力買武器歷來被稱為“凱子軍購”,實際上花再多的錢也買不來安全,只會擠壓島內社會民生支出,讓臺灣更加兵兇戰危。我們希望美方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慎之又慎處理臺灣問題,切實把不支持“臺獨”承諾落到實處,避免破壞臺海和平穩定。
記者:上周在長春舉行了2025空軍航空開放活動,殲-20飛機首次靜態展示,現場也播放了8K超高清人民空軍新質作戰力量空對空視覺影像大片,活動參觀人數創歷史新高。能否介紹更多情況?
張曉剛:近日,第十一屆空軍航空開放活動在吉林長春成功舉辦,近百萬觀眾現場觀展,了解人民空軍歷史傳承和“空天一體、攻防兼備”戰略轉型建設成就,領略新時代人民空軍風采。其間,轟-6H、運油-20A、殲-20、空警-500等大國重器精彩亮相,16型41架戰機進行飛行展示,“八一”“紅鷹”“天之翼”飛行表演隊勁舞長空;百余型現役飛機、地面裝備和退役經典裝備呈現空軍裝備演進歷程,科技感十足的空軍主題展館描繪出未來無人智能作戰發展趨向;“英雄航天員”、“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空軍優秀飛行員代表等現場分享成長之路,軍樂巡演和快閃表演激揚奮進。這是一場全民參與的藍天嘉年華,也是一堂直觀震撼的國防教育課,點燃了無數人的空天夢想和愛國愛軍熱情。

9月25日下午,國防部舉行例行記者會,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張曉剛大校答記者問。張智程 攝
記者:9月16日,菲律賓組織10余艘公務船,執意非法侵闖中國黃巖島領海,中國海警依法對菲船只實施管制并予以驅離。其中,面對我方海警水炮噴射,菲船人員揮舞白旗。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張曉剛:黃巖島是中國的固有領土。菲方船只非法侵闖中國黃巖島領海,嚴重侵犯中方主權和權益,嚴重破壞南海和平穩定。中國海警對其實施管制并予以堅決驅離,合理合法、專業克制。
菲律賓領土范圍早已由一系列國際條約確定,黃巖島在其領土范圍之外。菲方反復對中方侵權滋擾,制造海上緊張局勢,是不折不扣的麻煩制造者、和平破壞者。我們正告菲方立即懸崖勒馬,停止一切侵權挑釁行徑。中方將繼續采取堅決有力措施,捍衛自身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
記者:我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據報道,近期中美防長舉行視頻通話,中國國防部長會見美國會眾議院代表團,雙方溝通交流增多。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第二個問題,臺灣成立全球首個安倍晉三研究中心,賴清德稱臺海和平歸功于安倍晉三的高瞻遠矚。請問對此有何評論?
張曉剛:關于第一個問題。習近平主席同特朗普總統通話強調,中美完全可以相互成就、共同繁榮,造福兩國、惠及世界。中方對發展兩軍關系持積極開放態度,始終按照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原則與美方打交道。我們希望美方與中方相向而行,共同努力構建平等尊重、和平共處、穩定正向的兩軍關系。
關于第二個問題。眾所周知,日本曾對臺灣殖民統治長達半個世紀,犯下罄竹難書的罪行,給臺灣同胞帶來深重災難。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也是臺灣光復80周年,賴清德之流媚日戀殖、倒行逆施、令人不齒。

9月25日下午,國防部舉行例行記者會,現場記者提問。孫悅 攝
記者:此次閱兵上,中方展示了東風-61、東風-5C、東風-31BJ陸基洲際導彈、“巨浪”潛射洲際導彈、“驚雷”空基遠程導彈,這是中方首次展出“三位一體”戰略核力量。請問中國的核政策是否要發生變化?
張曉剛:中國的核政策具有高度的穩定性、延續性和可預測性。中國一直堅持自衛防御核戰略,恪守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承諾不對無核武器國家和無核武器區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始終將自身核力量維持在國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不參與任何形式的軍備競賽。中國的核武器完全是為了防御和自衛,維護國家戰略安全,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
記者:“美國在臺協會”稱《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等文件“未決定臺灣最終的政治地位”,美國務院發言人附和該論調。臺灣陸委會主委竄美時炒作所謂“大陸武力攻臺”。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張曉剛:美方謬論顛倒黑白、混淆視聽,中方對此強烈不滿、堅決反對。臺灣回歸中國是二戰勝利成果和戰后國際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1943年《開羅宣言》明確規定將日本竊取的臺灣歸還中國,1945年《波茨坦公告》重申“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1945年日本簽署《日本投降書》,承諾“忠誠履行波茨坦公告各項規定之義務”。這一系列具有國際法律效力的文件都清晰確認了中國對臺灣的主權。
作為《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的簽署方,美國對臺灣屬于中國的歷史和法理事實一清二楚,卻公然翻炒所謂“臺灣地位未定”謬論,抹黑污蔑中國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正當行動,惡意誤導國際輿論,嚴重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向“臺獨”分裂勢力發出嚴重錯誤信號。
“臺獨”分裂行徑對戰后國際秩序構成最嚴重的挑戰,是對臺海和平穩定的最大破壞。我們敦促美方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停止操弄涉臺問題,停止以任何形式縱容支持“臺獨”。正告民進黨當局,“臺獨”是絕路,統一擋不住。我們決不允許任何“臺獨”分裂圖謀得逞,隨時挫敗任何外來干涉,堅決捍衛國家主權、統一、領土完整。

9月25日下午,國防部舉行例行記者會,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張曉剛大校答記者問。李曉偉 攝
記者:9月19日恰逢日本“安保法”通過十周年紀念日,日本第二大在野黨日本維新會提出修改憲法,刪除其中禁止日本擁有軍隊的條款,并將自衛隊改名為“國防軍”。請問國防部對此有何回應?
張曉剛:由于軍國主義侵略歷史,日本的軍事安全動向受到亞洲鄰國和國際社會高度關注。我們希望日方認真汲取歷史教訓,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以實際行動取信于亞洲鄰國和國際社會。
記者:我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據報道,在第六屆中拉高級防務論壇上,中方表示將加強與地區國家防務安全合作。請問發言人未來中方將通過哪些具體舉措落實論壇共識?第二個問題,我們注意到中國與東盟國家剛在新加坡舉行了第49次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聯合工作組會,推進“南海行為準則”磋商。與此同時,南部戰區近日也指出菲律賓拉攏澳、加等國在南海進行聯合巡航破壞了地區穩定。請問中方將如何平衡“準則”磋商這一多邊外交努力,與對個別國家單邊行動所采取的堅決反制措施?這是否意味著中方在南海問題上的策略是“雙軌并行”?
張曉剛:關于第一個問題。近日,第六屆中拉高級防務論壇在北京成功舉辦,國防部長董軍出席并作主旨發言。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中方愿同拉方一道,以落實雙方領導人共識為引領,以建設和平工程為主線,矢志和平發展事業,堅持平等互利原則,弘揚開放包容精神,著眼長遠謀劃布局,樹立務實行動導向,努力構建高度互信、靈活務實、更強韌性、更加緊密的中拉防務關系,打造全球南方國家安全合作典范,為構建中拉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關于第二個問題。中方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的、明確的。當前,地區國家求和平、謀發展的共識與合力正在凝聚,但與這一潮流極不和諧的是,個別域內國家不斷侵權挑釁、倚外鬧海,有些域外國家蓄意煽亂、制造緊張。我們愿同地區國家一道,推動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加緊“南海行為準則”磋商,共同維護南海和平穩定,同時堅定捍衛自身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
記者:本月11日至25日,美日大規模聯合軍演“堅毅之龍”舉行,作為演習的一環,駐日美軍首次向媒體展示“堤豐”中導系統,并表示將在演習中檢驗該系統不同場景下的應用方式,媒體分析,此舉意在劍指中國。請問發言人有何評論?
張曉剛:“堤豐”中導系統是進攻性武器。美日執意以聯合演訓之名在日部署該系統,損害他國正當安全利益,推高地區軍備競賽和軍事對抗風險,嚴重威脅地區安全穩定,我們對此強烈不滿、堅決反對。中方敦促美日正視地區國家呼聲,糾正錯誤做法,盡快撤走“堤豐”中導系統。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今天的日本更需要從歷史中汲取教訓,一個勇于反省的國家才能得到世界的尊敬。我們敦促日方在軍事安全領域謹言慎行,不要為虎作倀,做失信于亞洲鄰國和破壞地區和平穩定的事。

9月25日下午,國防部舉行例行記者會,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張曉剛大校答記者問。李曉偉 攝
記者:據報道,臺灣很多島內媒體和自媒體前不久全天滾動播放九三閱兵,網上播放量超500萬,臺灣同胞紛紛點贊祖國輝煌發展成就、強大軍事實力。還有民調顯示臺灣青年親大陸指數不斷提升。請問發言人有何評論?
張曉剛: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從來都是一家人。14年艱苦卓絕的抗戰史記載著兩岸同胞共御外侮、光復臺灣,這是屬于全體中華兒女的偉大勝利。我們隆重舉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就是為了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臺灣的前途、臺灣同胞的安全福祉在于國家統一。希望廣大臺灣同胞看清形勢、順應大勢,與大陸同胞同心同行,共同弘揚偉大民族精神、抗戰精神,增強做堂堂正正中國人的民族自信,堅決反對“臺獨”分裂活動和外部勢力干涉,共創民族復興的美好未來。
張曉剛:如果沒有其他問題,今天的記者會到此結束,謝謝!